•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分析:臺灣面板與半導體兩大優勢産業即將被大陸超越

2018-03-02 15: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儘管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航空航太、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領域佔有優勢,但半導體、光電等産業發展則相對滯後,而且落後於對岸的臺灣。多年來,這兩大産業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晶片與大尺寸面板等主要依靠從臺灣與韓國等地進口。新世紀以來,大陸積極扶持與發展半導體、光電産業,經過多年努力,大陸這兩大産業有了長足進步與發展,依目前發展態勢,這兩大産業産值與部分産品全球市場佔用率將即逐步趕上與超越臺灣。

  光電産業的核心之一是面板産業。在全球範圍內,面板生産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臺灣與大陸,上游關鍵技術則掌握在美國與日本等跨國公司手中,尤其是大尺寸面板生産主要掌握在臺灣與韓國方面,大陸則相對滯後,長期以中下尺寸面板生産為主。特別是大陸是液晶電視的主要生産者,而電視液晶屏(面板)主要依靠臺灣與韓國廠商供貨。其中,2013年,臺灣與韓國光電企業聯合操縱面板市場價格,後經發改委調查給予處罰。

  面對面板産業發展滯後與長期受制於人的局面,大陸一方面鼓勵外商投資與合作,另一方面加大對本土企業的支援。經過多年努力,大陸出現一批知名的面板生産企業,其中由北京市政府主導投資的京東方成為大陸面板産業的發展一面旗幟,已成為全球同業中極具有競爭力的知名大企業。

  2003-2016年,京東方累計投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在多地設立了11條面板生産線。2017年1-9月營業收入達694億元人民幣,年增長51.4%。京東方在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市佔率,從2014年的8.5%上升到2016年的12.1%,預計2017年達到20.8%。依這樣的發展態勢,2018年,京東方有望取代韓國樂金(2017年市佔率為21%。)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企業(謝勤益,“面板産能過剩的風險與挑戰”,臺灣《聯合報》,2017年9月6日,A11版)。特別是,2017年上半年,京東方液晶螢幕LCD、平板電腦螢幕與筆記型電腦螢幕的市場佔有率均位居全球第1位。據WitsView研究資料,2018年全球只有大陸有新面板廠投産,其中京東方10.5代面板廠將正式投産,其他廠商只是小幅擴産,大陸面板廠電視面板出貨量市佔率預計將達到約38.64%,超越韓國的32.28%以及臺灣面板雙虎(友達與群創)的25.54%,位居全球第1位(袁景庭:“2020年京東方拚佔四成版圖”,臺灣《工商時報》,2017年12月11日)。

  在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螢幕)産品發展上,韓國三星一枝獨秀,壟斷了電視與手機OLED平板的供貨市場,三星OLED市場佔有率達到98.3%,控制了蘋果、華為等知名手機市場的此類平板供應。2017年9月,京東方宣佈成都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産線進展順利,已正式投産,將供應華為等手機廠商,預示著京東方將打破三星對OLED市場的壟斷局面。可以説,目前大陸光電産業領域尤其是在面板産業領域,已與臺灣並駕齊驅,單一企業市場佔有率已超越臺灣,在柔性AMOLED已領先臺灣,全面超越臺灣也是至日可待。

  目前臺灣最具競爭力與最大的高科技産業則是半導體産業,不僅在晶圓代工製造方面遠遠領先大陸,而且其産值也一直在大陸之上。然而,經過多年努力,預計兩年後(2020年),大陸半導體産值也將超越臺灣。

  臺灣半導體産業起步早,發展快速,而且一直領先大陸。依據臺灣工業研究院産經中心(IEK)報告,臺灣半導體産業增長放慢,2016年半導體總産值為24493億元新台幣(約816億美元),年增長8.2%,2017年産值為2.46萬億元新台幣(下同),年增長僅0.5%。其中,以IC製造産值最大(代表性企業為臺積最、聯電等),2016年産值為13324億元,佔54.4%,2017年産值為1.37萬元,年增長2.7%;IC設計業(代表企業為聯發科)2016年産值為6531億元,佔26.7%,2017年産值6171億元,年減5.5%;IC封裝(代表企業日月光、矽品)2016年産值為3238億元,佔13.2%;2017年産值為3330億元,年增長2.8%;IC測試業(日月光等)2016年産值為1400億元,佔5.7%,2017年産值為1440億元,年增長2.9%。就是説,IC製造代工是臺灣最大與最優勢的半導體産業,産值佔居半個江山。依據IC Insights機構報告,2016年,臺積電營業收入達294.9億美元,全球市場佔有率達59%;居第2位的格羅方德營業收入只有55.5億美元,市場佔有率只有11%;第3位則是臺灣的聯電,營業收入為45.8億美元,市場佔有率為9%。就是説,臺灣兩家企業晶圓製造産品的全球市場佔有率近70%。

  相對的,大陸半導體産業發展相對落後,多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整合電路産品(晶片)進口者,核心處理器及記憶體等晶片年進口量佔全球的40%左右,近年每年進口值超過2000億美元。2017年1-10月,大陸晶片進口量約2072億美元(同期石油進口為1315億美元)。同時大陸晶片自製率低,2016年自産晶片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17%,預計2019年僅能滿足25%左右。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尤其是國家財政支援,近年來大陸半導體産業尤其是晶圓製造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大陸12英寸晶圓廠共有22座,其中在建11座;8英寸晶圓廠有18座,其中有5座正在興建中,預估2018年將有更多新廠進入量産階段。2017年,中國大陸半導體産值預計為5176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達19.4%,預計2018年達到6200億元,維持近20%增長率,遠高於2018年預計全球整體半導體産值3.4%的增長率(涂志豪,“陸半導體産值,明年約成長二成”,臺灣《工商時報》,2017年11月10日,A16版)。大陸半導體産業結構也在發生變化。2016年,大陸IC設計業産值佔比首次超過封測業,預計2018年IC設計佔比增加到38.8%,IC製造佔比達到28.48%。

  依目前大陸與臺灣半導體産業發展態勢觀察,大陸半導體産業産值即將超越臺灣。依臺灣工研院産經中心(IEK)公佈調查(2017年11月7日),2017年全球半導體産值首次突破4000億美元,年增長近20%,其中,美國産值為2164億美元,居全球之冠;韓國半導體産值達到868億美元,首次超越臺灣,三星營業收入也首次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龍頭企業;臺灣以805億美元居第3位。預計2018年,臺灣半導體産值將達達2.63萬億元新台幣,年增長7.1%;2020年産值將突破3萬億元新台幣(約1000億美元)。同時,大陸半導體産業迅速發展,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大力吸引技術、人才,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預計2020年産值也將突破3萬億元新台幣,即將趕上或超過臺灣(簡永祥,“半導體産值臺灣首次被南韓超車”,臺灣《聯合報》,2017年11月8日,A11版),因此,臺灣對大陸半導體産業發展格外關注。臺灣半導體産業協會(TSIA)理事長、臺積電共同執行長魏哲家日前表示,大陸半導體市場壯大與快速發展,則是所有業者未來面臨的挑戰,強調“大陸已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吸引全球(企業)到大陸設廠,加上大陸自中央到地方無不傾國家之力,在人才、技術與資金大幅投入,首當其衝是兩岸半導體産業的競爭與消長”。

  儘管大陸半導體總産值即將超過臺灣,不過在半導體晶圓製程式技術與産品競爭力方面短期內還無法超越臺灣,臺積電公司2017年底宣佈在臺灣南部科學園區投資5000億元新台幣興建全球第一座5奈米先進製程的晶圓廠,而大陸本地代表性企業中芯國際仍以28奈米製程為主,加上大陸晶片自給率依然不高,特別是半導體産業的核心關鍵技術與材料仍然控制在美日手中,大陸要實現半導體産業的大發展、要掌握核心技術與提高國際競爭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海峽兩岸半導體産業未來發展而言,大陸半導體産值超越臺灣與未來在IC設計、製造超越臺灣則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王建民,作者係福建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長名譽院長)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