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真惠臺"被誣成"真利中","措施一落地,兩邊都生氣"的詭異氛圍背後到底藏著什麼?

2021-03-25 15:17:00
來源:融視頻
字號

  自2018年2月,大陸相繼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以及“11條措施”這些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以來,海峽兩岸的輿論場間就似乎開始彌散起一種相當“詭異”,甚至是“離奇”的輿論氛圍。那便是只要大陸發佈惠臺措施,臺灣海峽的兩岸,就會各自有一批人,出於不同的原因、感受和心理,同時開始“運氣”。再説直白些,就是每逢大陸發佈惠臺政策,那麼海峽兩岸都會有人跟著生氣。如此這般“措施一落地,兩邊都生氣”的“詭異”現象,著實令人深思。

  日前,國務院臺辦、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十一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支援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叫做“農林22條措施”,將為在陸打拼的臺灣同胞提供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開拓內銷市場等一系列利好與幫扶。

  同之前幾次措施發佈之後的情況差不多,有一部分大陸網友聽聞之後,又開始“想不通”了,大致的意見就是:“又惠?惠什麼惠?早就應該全撤了!”甚至還有比較激動的網友,直接在微博上評論留言,認為“沒有同胞,只有臺蛙”。

  這是大陸的情況,一部分網民覺得氣。在臺灣島內,同之前幾次大陸發佈惠臺措施時的情況更是如出一轍。島內的綠營政客、“臺獨”分子,蔡英文當局麾下的行政機構、農業部門、兩岸事務部門、外事部門、安全主管部門、投資審核部門,各部門的負責頭頭排著隊,有組織、有預謀、有次序、有節奏地挨個粉墨登場,從各自的分管角度詆毀、抹黑“農林22條”,跟他們過去污衊、糟改“惠臺31條”、“26條”這些措施時候的節奏、套路一模一樣。唯一有所不同的,可能就是語氣、用詞間,更加地氣急敗壞、尖酸刻毒。在這裡,那些充斥著濃濃綠色政治病毒的“污言穢語”我們不便贅述,但總之,就是怎麼難聽怎麼説,怎麼能把他心中那份憤恨、怨毒,淋漓盡致地發泄出來,怎麼解恨他就怎麼説。

  以上就是本次,大陸推出“農林22條”後,咱們前文所説那種“措施一落地,兩邊都生氣”的“詭異”現象的具體表現。在這裡,很想就著這件事,與海峽兩岸的朋友分別聊一聊。

  首先,就是那些想不通、不理解,心説“現在兩岸都到這份上了,大陸還出什麼惠臺措施”的朋友。在此,咱們首先必須明確一件事,誠然,我們平時確實口頭上常説“惠臺政策”、“惠臺政策”,但其實這是個“簡稱”,是口頭上的籠統概括。因為真要表述充分的話,它永遠是大陸“惠及臺胞臺企”“支援臺胞臺企”多少多少條措施,絕不是大陸“惠及臺灣政客”,更不是大陸“惠及‘臺獨’”,多少多少條措施!這點咱們必須明確。大陸的所有政策、措施,它所惠及的客體,永遠是臺胞臺企、臺灣人民,絕不是臺灣政客、“臺獨”分子!它所瞄準與服務的,永遠是臺灣島內的平民大眾、普通百姓。這裡邊有可能是跟你我一樣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打工人;有可能是那些每天頭頂烈日、汗如雨下,卻依舊生活相對艱辛、收入相對微薄的中低階層勞動人民;甚至有可能是那些出身與家庭背景普普通通,卻又不甘於向命運低頭,渴望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汗水,去到更廣闊的天地,闖出一番作為的有志青年!

  總之,無論我們的政策、措施惠及的是什麼人,它跟島內的政客絕對扯不上一毛錢關係。反過來,還每次都把島內的綠營勢力、“臺獨”分子一次次氣到吱哇亂叫。不信您回憶回憶,過去每逢大陸推出惠及臺胞措施,島內的綠營勢力一個個、一撮撮,都暴跳如雷成什麼樣。特別是那批上了年紀、“八老九十”的“老臺獨”,就為了這事,備不住速效救心、硝酸甘油都得隨時跟手邊備著,生怕弄不好“嘎嘣一下過去了”。

  要説島內的綠營政客、“臺獨”分子,他為什麼會對大陸的惠臺措施、相關政策如此恨之入骨、咬牙切齒呢?當然,真正上了年紀的老“臺獨”,他可能已經沒牙了,他就想咬也沒處咬去,但這是另一碼事。僅就綠營勢力憎恨大陸措施這件事而言,它真的不難理解。

  因為隨著大陸近年不斷推出相關措施,綠營勢力發現自己那種疏離兩岸、製造對立、煽動仇恨,從而推行分離主義的“政治詐騙”,已經越來越難繼續“騙”下去。更何況,自從2018年2月的“惠臺31條”開始,再到如今的“農林22條”,相關政策前前後後已出臺了四波。在這裡,我們甚至可以“換位思考”,從蔡英文們的角度看待一下這件事:你大陸,2018年2月驟然推出個“惠臺31條”,殺我個措手不及不説,還弄得我這邊人心思變,年底“九合一”輸了個慘絕人寰,連“老巢”高雄都一度被端。原以為殺一波就完了吧,感情這才剛開始。2019年12月,你又給我來了個“加強版”的“26條”。要不是當時我鑽上了香港“修例風波”的空子,每天造謠抹黑、挑唆煽動的陰風吹得緊,或者説,假使沒香港這檔子事的話,那這2020領導人選戰究竟鹿死誰手,也許還真就不好説。

  但甭管怎樣,最後,我還是靠著對臺灣老百姓“連嚇帶騙”,終歸還是連任了,但你大陸也並沒饒了我,2020年5月的“助力臺企11條”,再到如今的“農林22條”,各種惠臺政策的“加強版”、“專業版”不斷往出推,還越來越精準地面向專業人群、特定領域,這不就等於把我往絕路上逼嗎。

  蔡英文們心説:我太難了!照這樣下去,從扁李時代開始,苦心經營的綠色政治,就算眼下看起來還盛極一時,但長此以往,我綠營夢想著永續執政的“統治根基”,終究還是要動搖。就比如,我好不容易煞費苦心,培養出一批批從小就被洗腦的“人造獨”,結果被大陸的青年政策一吸引,讓他們奔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更多元的可能,更光明的未來,更可觀的個人發展機遇甚至是經濟收益,讓年輕人都離我而去了,甚至是認識到我對他們實施長期精神控制的用心和本質了,這還了得嗎?這就全完了!

  所以,如果一定要説大陸的惠臺政策,跟島內的政客有什麼關係的話,這就好比是一副一副的照妖鏡,讓島內的綠色政治人物一次又一次現了原形。這就好比是您,三番四次抱著一個個照妖鏡,跑到妖精洞門口挨個試去,嘩嘩地往裏照,您説那裏邊的妖精能不跟您急眼?能不跟那罵街嗎?

  由此可見,惠臺政策好不好,既看島內農民甜不甜,也看“臺獨”政客氣不氣。大陸的惠臺政策絕不是“資敵”、更不是“資獨”!它所惠及、幫扶的,是島內的基層百姓、我們的骨肉同胞,而真正的“臺獨”,都在旁邊氣得嗷嗷叫呢。可以説,島內的綠色勢力越是怒不可遏,就越是説明我們的措施在無形之中,觸及了“臺獨”的痛處,無形中把他給打疼了。如此“一舉兩得”的政策措施,難道真就不值得咱們自己,給自己點個讚嗎?

  説到這,如果還有朋友覺得不認同、不服氣,認為“這些所謂的‘臺灣同胞’,其實也……你懂的”。那麼,針對這些朋友,筆者在此就給您舉個如假包換的真人、真事、真例子,看您聽完後,又會作何感想。

  話説那是去年11月份,筆者到重慶參加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當時遇見一位資深臺商,向我講述起他的親身經歷……

  這位先生叫李志鴻,是如今福建漳平臺商聯誼會的會長。説起李先生,你可以説他是臺北人;但或許,你也可以甚至更可以説他是福建漳平永福人。因為李先生的祖籍,就是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關於自己的身世,李先生是這麼對我們説的。他説,直到今天,我依然忘不了1987年我陪同我父親,從臺灣返回故鄉福建漳平市永福鎮祭祖,我父親跪在我祖父母的墳前,老淚縱橫、長跪不起的情景。

  李先生説,我父親是1947年去的臺灣,結果1949年兩岸分隔,當我父親再次返鄉,再次踏上家鄉土地的時候,已經是40年以後。我父親當年離開家的時候(他的)父母健在,結果再返鄉的時候,見到的卻只是合葬在一起的兩座墳冢。

  李志鴻先生介紹,自己的父親是2008年去世,生前總是覺得愧對自己的父母、愧對家族,希望能為家鄉做點什麼。就這樣,在自己父親的感召之下,李志鴻于2004年從臺灣回到了故鄉漳平永福,心裏邊盤算著,要想帶動家鄉發展、致富,該幹點什麼呢?一番尋思後打定主意,索性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就從事勞動力比較密集,附加價值比較高,而且又比較容易幫助鄉村,尤其是山區農戶增收、奔小康的産業——種茶。

  於是,從2004年開始,歷經了多年辛勤打拼,李志鴻帶領著家鄉父老,不僅徹底打響了家鄉的茶葉品牌,在2500畝山地上種植了1600畝茶園,還把這農業生産,跟綠色生態觀光、休閒旅遊融合在了一起,又種植了七、八百畝的綠化苗木。這裡邊最成功、最有特色的,莫過於套種櫻花。

  講到這,李先生非常自豪。他説,我創業的基地就是我的老家!現在每到春天,甚至是春節,茶園櫻花盛開的時節,我的家鄉都可以吸引60萬到80萬的遊客。這期間,中央主流媒體都會一次次前來進行深度報道,我們一定可以上央視新聞聯播。不僅如此,我們還登上過《國家地理》雜誌和《中國民航》雜誌的封面,把家鄉的綠色生態茶園、櫻花盛開的美景,向全世界去推廣、去介紹。

  怎麼樣各位?這就是我們的臺灣同胞,把自己的一腔情懷,深植在故鄉的土地,帶動家鄉的發展,助力鄉村的振興。這樣的骨肉同胞,我們出臺政策幫扶他們,這事有錯嗎?我們不幫他們,又要幫扶誰?微博上那位留言“沒有同胞,只有臺蛙”的網友,咱們好好嘮嘮。

  當然,像李志鴻先生這樣如今已經馳名兩岸的資深臺商,他是早已闖過來、拼出來了。但是,在祖國大陸,甚至在你我身邊,同樣像李先生這樣有情懷、識大義,不過事業卻依然處在初始階段,仍在為了夢想苦苦堅持、打拼的臺灣同胞,也許還有千千萬萬。更何況,如今的臺灣島內,有見識、明事理,不甘被綠色政治洗腦擺布的年青菁英,也同樣越來越多、大有人在。試問,這樣的同胞,真就不值得我們給予他一份同等待遇,給予他一份分享祖國大陸發展成就的機遇嗎?

  針對此次,民進黨當局抹黑大陸惠臺利民措施,故意挑撥對立、恐嚇農民,卻絲毫不關心農民利益,更不會以任何實際行動,幫農民解決任何實際困難的卑劣行徑,我們真的不想再多作置評。在這裡,只想跟臺灣島內的朋友探討一件事,就是你看蔡英文們,她嘴上恨不得天天説要“照顧人民”,一會又什麼“勞工是她心裏最軟的一塊”。但實際上,你發現沒有?當臺灣百姓、平民大眾真要面對便利實惠,真要面對發展機遇的時候,當臺灣老百姓真的有可能越過越好的時候,蔡英文們就越不高興,就越跟那生氣。

  也許光這一點,就足以説明,嘴上口口聲聲“照顧人民”的綠營政客,其實在黨派利益的驅使下,早已背棄了人民,站在了臺灣人民的對立面。老百姓一旦享受實惠,他反而不樂意,認為不利於他的統治。從而,也就在大陸惠臺利民措施的“照妖鏡”面前,徹底現出了自己虛假偽善、面慈心狠的真實嘴臉!(羽説臺灣)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