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面對疫情大陸商機一枝獨秀,臺商臺企看好大陸發展

2020-03-27 14: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資料圖

  疫情之下,大陸經濟雖然受到影響,但依舊保持強大活力和無限機遇。眾多臺企也在實際中感悟感受到大陸商機的確是一枝獨秀,更加堅定了深耕大陸發展的信心。

  各地臺辦今日積極採取一系列切實舉措,積極協助臺資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復工復産。近期一批重大臺資項目通過遠端視頻簽約等方式,陸續落戶福建、江蘇等地,總金額逾150億元人民幣,顯示臺商臺企持續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上海、浙江、安徽、山東、廣東、重慶、四川、天津、遼寧、江西及深圳等多地臺辦積極開展各類幫扶工作,協調解決臺企在復工復産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確保臺企同等享受中央和地方因應疫情出臺的各項紓困政策措施。大陸臺資集聚地區規模以上工業臺企復工率逾90%,福建等地規模以上工業臺企已全部復工復産。

  比如,江蘇省臺辦貫徹當地幫助臺企復工復産的10項支援措施,解決防疫物資、供應鏈和物流、用工困難、加大金融支援力度;福建省臺港澳辦聯合有關金融機構,首批設立20億元福建省重點臺企應急資金專項貸款額度,從貸款額度、利率、擔保、期限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支援,有效緩解臺企對資金流的需求;廣州編印政策問答幫助臺資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産,廣州市臺辦編印《在穗臺資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復工復産有關政策問答》,回應在穗臺資企業關切,幫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産,回歸正常經營;海南省臺支援中小企業8條、支援旅遊企業6條、農産品穩産保供15條等措施,支援當地臺企用足用活優惠政策。

  還有,江蘇2300家規模以上臺資工業企業50%以上已復工;福建已有逾千家臺企正常生産;上海臺企目前整體復工率逾五成;東莞復工率70%,廈門六成以上臺資企業已復工復産;深圳已有超過1000家臺資企業實現復工復,規模以上臺資企業復工率達95%以上。

  這些大陸助力助推臺企復工復産的舉措措施只是縮影,使得廣大臺企深耕大陸市場的信心更強,把握利用大陸商機的動力更足,暖心的溫度、善意的力度、誠心的速度,讓臺企在大陸安心打拼、放心創業、順心發展。萬千事實也充分證明,大陸依舊是臺企最好的築夢家園,依然是臺企最好的圓夢港灣。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疫”籌莫展的臺灣經濟。發展增速“不看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臺灣今年經濟增長率從2.5%大幅下調至2%,全球知名諮詢公司IHS對臺灣經濟率的預測值也只有2%,臺灣貨幣發行管理機構將2020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下修至1.92%,較上次預測的2.57%大幅下降。

  多項指標“走下坡”。根據臺灣有關部門發佈的數據顯示,製造業産值連續四季度負增長,1月外銷訂單環比減少近兩成,工業生産指數與批發業營業額均環比下跌,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同步下滑;近7成民眾認為疫情會使房價下跌,更超過7成民眾認為房市走向趨於悲觀。

  諸多行業“吃飯難”。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臺灣經濟,尤其是航空、觀光等産業。華航、長榮單月營收均跌破百億(新台幣,下同)大關,分別年減近25%與35%;觀光酒店營收也呈現衰退,島內五星級酒店晶華、六福、寒舍則分別年減近三到五成不等,上半年整個旅行業産值會消退約1500億元以上;批發零售及餐飲業預估營業額較上月減少1.85%,製造業減少1.89%;

  整體經濟“軟而衰”。3月19日,臺灣股市開盤即大跌300余點,跌落9000點大關,當日收盤8700點,下跌近6%,創造10年來臺股跌盤新低。股市的“動蕩”,造成臺灣市場信心渙散,融資斷頭,總體經濟面頻頻下挫,主要産業的眾多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大陸商機“疫”枝獨秀,和臺灣經濟“疫”籌莫展,廣大的臺企臺商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更體現到行動和腳步上。解決臺灣經濟的困境關鍵所在就是良好的兩岸關係。反之,兩岸關係不好,臺灣經濟困境難以解決,發展難有出路。

  大陸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臺商臺企更應該利用大陸的發展商機,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尤其是要衝破臺灣當局的種種阻擋威脅干擾,用腳告訴臺灣當局,立足大陸才能走向世界。資料顯示,臺灣對外經貿互動有60%與大陸掛鉤、受大陸影響,臺灣每年對大陸貿易順差超過800億美元。很多臺商坦言,對大陸市場更有信心。

  臺商臺企有資金、技術、管理上的優勢,在大陸更有文化優勢、情感優勢、主場優勢,兩岸是一家人、一家親,在抗擊疫情中的兩岸同胞情,更是成為廣大臺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和兩岸和平發展的動力。臺商謝智通表示“大陸好臺灣才會好,大陸好臺商才會好。”(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