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臺灣只有回歸祖國,未來發展前景才有希望
【兩岸快評第88期】
臺灣與大陸同屬“一中”,這是事實,也是國際共識,國際法理擺在那,國家分裂是主權國家所絕不充許的。而“臺獨”勢力卻倒行逆勢,大搞“臺獨”,去中國化,挑動兩岸對立情緒,並撕裂臺灣族群關係。搞政黨惡鬥,造成島內人心不齊,資本外流,外資望而生畏。臺灣經濟由亞州“四小龍”之首變成末尾。
民進黨在野時,挑動年輕人發起“太陽花”運動,大鬧臺灣“立法院”,使執政的國民黨施政艱難,讓可以推動臺灣經濟發展的“服貿協議”等發展經濟舉措胎死腹中。
民進黨上臺後,施政無能,臺灣的政治生態亂象縱生,阻礙經濟發展。臺灣的政治經濟亂象只有兩岸統一,實行“一國兩制”才能得以解決。
臺灣政黨的大部分忙於選舉,對經濟發展失去前瞻規劃。島內經濟停留在原有産業上。對新興科技、新興産業基本沒有建樹,臺灣引以為傲的舊有産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如果臺灣在以5G通信、人工智慧、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工業革命浪潮中落伍,臺灣經濟勢必進一步衰落。
當前的臺灣,不要説新的科技革命,就是現實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都難以協調統一解決。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臺灣幾乎空白,而新科技、新産業會對舊有科技産業造成替代。所以臺灣如果繼續在“統獨”議題上爭論不休,再過幾年臺灣經濟的墜落將不可避免。且目前臺灣就是主要依靠與大陸的貿易順差穩定著經濟,臺灣唯一齣路就是兩岸和平統一,加入“一帶一路”,與大陸融合發展。
臺灣在地理上是中國咽喉要道,強大崛起的中國不可能再次失去臺灣,面對臺灣的政治經濟生態,兩岸統一勢在必行。問題是“臺獨”分子不斷挑釁大陸,激化兩岸矛盾,以此挑動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對立情緒,拉取情緒選票。隨著兩岸綜合實力彼此消長,大陸更加自信開放,“臺獨”年輕一代終會覺醒,“臺獨”勢力終將自食其果。
臺灣地理位置處亞太營運中心,是投資佳地。本應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是由於“臺獨”勢力人為因素造成惡劣的人文關係緊張和內外困境,惡化投資環境。把有限的財政用於“凱子”軍購,當冤大頭,而對於科研和急需的民生投入卻不足,逆國際大勢和市場經濟規律,其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202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在即,若選上國民黨候選人當臺灣領導人,民進黨可能會繼續作梗施政。若民進黨候選人當選臺灣領導人,繼續走“臺獨”道路,則無法解決兩岸僵局。如此反覆,臺灣政治生態無解,經濟前景暗淡。
臺灣與大陸同根、同祖、同文化,對於和平統一沒有根本性障礙,臺灣內部統一力量在不斷成長。民進黨搞“臺獨”是鑽死胡洞,可明知“臺獨”不能實現,為何“臺獨”勢力還要變本加厲地去鑽呢?他們就是以拖待變,把“臺獨”的目標寄希望於中國“崩潰論”的出現。
幾年前西方拋出的中國“崩潰論”起到了為“臺獨”勢力壯膽的作用。只有明白中國不會崩潰,且今後會更加強大,“臺獨”勢力才會死心,也會促進國家統一力量的快速成長,大大壓縮“臺獨”勢力。
那麼中國“崩潰論”會出現嗎?縱觀中國幾千年曆史、中國共産黨的發展史和當今世界局勢,中國綜合國力只會更加強大,人民更有凝聚力。中國歷史上歷經戰亂,分分合合,最終都會趨於大一統的統一,這是中華民族基因決定的。
中國共産黨率領中國人民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已形成了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民主集中制的國家管理體制,保證了中國不會崩潰,而會更加發展強大。這成功經驗為世人所矚目,令西方國家開始自省政治制度,而又無法仿製。
解決臺灣問題有《反國家分裂法》,對於民進黨推行的文化“臺獨”,法理“臺獨”等篡改臺灣歷史、刨臺灣根基、分裂一個中國的行徑。大陸要充分運用媒體給予充分揭露和糾偏。臺灣拖延祖國統一,只會滯緩臺灣發展。“臺灣獨立”死路一條,“不統不獨”喪失臺灣發展前景。
臺灣民眾不要繼續被“臺獨”勢力一套虛幻説辭引入歧途。當今世界科技進步一日千里,一旦落後較多很難趕上。臺灣只有承認“九二共識”,回歸祖國,實現兩岸統一才能充分發揮臺灣地理優勢,得到大陸後盾支援,使臺灣快速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省下軍事開支,民用需求和設施迅速改善。實現統一大中華,共用中華民族之復興榮耀。(台灣網網友:謝躍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