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植否?植否?應是“綠肥紅秀”

2019-03-13 20: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植樹節定於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中國古代沒有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的植樹節日,但是中國人從古至今曆來重視植樹造林。《禮記》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也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紙和紙板第二大消費國。生産一噸文化用紙要消耗生長20~40年的樹木20多棵,用水100噸、電600度、煤1.2噸、化工原料300公斤、同時産生污水300噸。就是説,造紙用紙不僅有能源消耗問題,而且伴生環境污染。因此無紙化成為了資訊化進程的一個理想目標,其涉及無紙化廚房、無紙化交易、無紙化辦公、無紙化閱讀、無紙化考試,甚至無紙化社會等等。例如,鐵路部門將於今年在全國推廣電子客票。屆時,乘客或可實現“刷手機”、“刷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而不需要在乘車之前特意換取紙質車票。這種電子客票,又叫做“無紙化”車票。

  隨著網路的飛速發展,“種樹”不再局限于現實世界。想必大部分人都知道支付寶軟體裏的螞蟻森林吧。我們通過線上線下的支付、運動步數以及各種方式獲得能量,促進“小樹”成長。當達到一定數額的時候,軟體裏虛擬的小樹就會變成阿拉善沙漠上一顆真實的樹。樹雖小,但是作用非常大,防風固沙,涵養水源,還能激發起人們保護環境的熱情。在那裏種下的每一顆樹,都是能夠承擔起一片風沙的英雄。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想要留住枝繁葉茂、花草秀麗的美好景象,“植樹節”就不該僅僅只是一個節日,而是成為千萬群眾落實在每一天的自覺行動。植否?植否?應是綠肥紅秀!作者:(台灣網網友:張祖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