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電商法施行是寒冬還是暖流?

2019年01月15日 14:37:00來源:台灣網

  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這是中國首部電子商務領域的綜合性法律,針對輿論關注的個人代購、刷單、大數據殺熟、捆綁搭售等都作了規定。從法律文本走向法治實踐的過程中,人們對電商法充滿期待。(新華網1月3日)

  2018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2135.5億,稱之為全民狂歡並不為過。雙十一走過第十個年頭,網路銷售,俗稱的電商,發展也超乎想像。最初的網購總是和“性價比”甚至“低價低質”聯繫在一起,但現在諸多海淘平臺興起,天貓、京東等也主打品牌化、品質化,線上購物已經成為全民的消費方式。

  更為重要的是,十年前線上線下是相對分隔的,但十年後,新零售風起雲湧,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隔閡融化,未來零售業態將會有更多想像空間。如此背景下,同質化、低層次競爭,價格欺詐、假冒偽劣産品,大數據殺熟、網路支付安全等等問題也層出不窮,不時爆出,對電商市場的發展造成了巨大隱患。新施行的《電商法》可謂是“橫空出世”,對從業者來説,無疑是上了一道“緊箍咒”,缺乏資質、不過關的就如寒冬來臨;而對消費者來説,卻是加了一道“保險鎖”,以往消費無法得到保障,現在就像暖流到來。

  《電商法》的實施適逢其時,在電商市場發展迅猛的階段,既有剎車保護,又有規範舉措;既為整個行業注入了轉型升級的法治動力,也為消費者權益維護提供了法治保障。《電商法》施行,可能會讓部分從業者難以適從,甚至會引發“關店潮”,但是對已經亂象叢生的電商市場來説,必須要戴上這樣一道緊箍咒,對一些違法行為,必須要有法律懲治。既然有法可依,相關部門就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讓違法者必受追究,讓消費者得到應有的權益,讓電商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寒冬過後迎接暖流!(台灣網網友:凡溪)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