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遊”熱引冷思考
一大早,從皖北老家來到合肥打工的李瀟峰(化名)準備去建築工地上班,躺在床上的兒子嚷嚷著要他把手機留下。“你們都不在家,我寫完作業,不玩遊戲能幹嗎?”面對兒子的要求,李瀟峰除了妥協,別無他法。(9月8日《光明日報》)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人一部手機已經是司空見慣,大至耄耋之年的老人,小至天真爛漫的小孩基本都能夠將手機流利的操作一番。手機時代的到來縮小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時空差距,拓寬人們的視野,加強了資訊的交流傳播,但由此也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尤其是“手遊”日新月異的今天,使得人們溝通和交朋友多了一層面紗,當然問題不僅僅於此,看似盛況空前的“手遊”熱,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冷思考。
近幾年,關於手機遊戲所引起的孩子問題不在少數,例如,沉迷遊戲致使青少年性格變化、誤充值遊戲幣等,這些都把“手遊”推到風口浪尖上,對於這些問題的發生,我們並不是要一巴掌把“手遊”打死,因為,事情的發生的原因不只是在“手遊”上,“手遊”本身並無對錯,而真正問題在於我們整個社會大的環境,留守兒童以及等開發者的誘導型消費暗度陳倉,快捷型支付推波助瀾諸多因素導致了“手遊”的“魔鬼化”。
首先,“手遊”的“深入人心”致使青少年沉迷成癮,在長期的影響下,潛移默化般的改變當代青少年的性格,但是改變的主打因素不在遊戲多麼好玩、多麼有趣,這側面反映的是目前我們國家教育體制和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孩童問題顯著。學習壓力過大必須要有一個釋放空間,外出活動提高情操因應試教育變得難能可貴,因此,青少年們會不由自主發現,一部小手機聯絡大世界,不斷陷入網路的虛擬世界當中,而現實世界的生活卻變得不再那麼豐富多彩。
其次,父母的外出務工,以至於不能經常陪伴留守人員,這種群體更加容易內心空虛,感受不到溫暖,也成為了“手遊”大軍中的“先鋒軍”。法國文學家雨果曾經説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作為孩子的心理寄託者的父母,長期的外出不在家,孩子的心聲無法傾訴,只能通過手機裏的花花大世界來發泄並尋找心靈上的藉慰。
另外,“手遊”引發的經濟糾紛也是屢見不鮮,誤充值大量的遊戲幣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大多數的青少年是沒有經濟來源收入,但是,他們手上卻擁有父母的銀行卡,或者説所用手機本身就綁定了銀行卡,在充值的過程中很多也是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所以,近段時間因此發生遊戲的運營者和家長之間的矛盾也是不斷的激化。
眾所週知,一個新鮮事物的發展必定是曲折的,但我們不能就此去全盤否定,“手遊”的出現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出現了問題我們也要去面對,去改正。在筆者看來,要把正值青春的少年們從小小的螢幕裏拯救出來,所需要的不僅僅四思想上的教育,更多要從教育體制、企業責任上去改變。
我們應該推動教育體制的改革,注重全面素質的發展,給予青少年們更多的戶外空間,讓他們想去了解這個世界。此外,通過務工人員子女異地就讀改革,使務工人員敢把小孩帶身邊,解決了孩子留守問題。除此之外,政府監管部門要加強執法力度,出臺相應防沉迷的措施,加大對手機遊戲的審核程度,淘汰不利於青少年發展的遊戲,嚴懲企業的不當行銷手段等,而企業也必須自律,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能存在利益至上的企業思想。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讓青少年生活在一個陽光燦爛的社會中,有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也可以讓他們既可以享受“手遊”帶來的快感,也可不沉迷其中,真正做到網路與現實的結合。(台灣網網友:吳迪)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