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學生打穀子 收穫的不僅僅是“穀子”

2018年09月13日 10:23:00來源:台灣網

  鐮刀、草帽、雨靴、防水服……9月11日,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農場裏,正值中午,幾十名同學卻在農田裏麻利地幹起了農活,割水稻、打穀子、鋤地……大夥分工明確,忙得熱火朝天。(9月12日,成都商報)

  一般看來,大學生應該坐在教室裏聆聽大學老師講授各科知識,或是在實驗室裏擺弄各種科學儀器研究科學理論,怎麼還在農田裏幹起了農活?原來這是川大錦城學院從2006年就安排的一項必修課程,學生們必須在學校的農場裏幹農活。從學生們的實踐情況來看,參加過農活的學生們覺得這項課程“比較接地氣,蠻鍛鍊人的”“很有意義”,這也是學院安排這項課程所期望達到的效果吧。筆者還清晰地記得就讀高中時,學校就安排每個班級輪流打掃學校的公共區域或開展除草活動,同學們也大都十分喜愛參與這項活動,而且看著自己的校園變得更加乾淨整潔,也由衷地覺得自豪和滿滿的成就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勞動的重要性,“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建設者,除了需要學習掌握各項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需要培養勞動精神,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把學習掌握的知識技能通過勞動實踐融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中。

  一是要合理安排課程。學校在綜合考慮學生學業時,除了安排必修課程,也可以安排一些選修課程,設置不同種類的勞動教育課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體驗勞動,認識勞動,實踐勞動。

  二是要宣講勞動精神。讓學生們參加勞動,歸根結底是要讓他們能夠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而不僅僅是為了學分和學位。學校還可以通過邀請勞模來校分享交流、舉辦展覽、開展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來擴大宣傳、增加影響力,讓勞動精神能夠在學生們的心裏紮根生長,讓勞動精神能夠更加深入持久地影響每一位學生。(台灣網網友:李在春)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