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中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 當有家國情懷

2018年06月20日 17:46:00來源:台灣網

  在很多人印象中,高中階段學業壓力普遍加大,學生的課餘生活被壓縮到所剩無幾。丁進莊介紹道,事實上高中生活並非只有單一的學習和成績,這在北京的高中尤其明顯。“高考的招生方式在變,比如自主招生比例增加,社團、活動、獲獎都是自主招生報名的必備條件;另外觀察高考的命題,如果僅僅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麼有些題甚至連題目都會看不懂。”丁進莊表示,在高中階段,學生不要只關注成績,更重要的是去關心國家、關心社會,在各項活動中鍛鍊自己的特長和能力(6月18日新京報)。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高中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當應有家國情懷!

  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發展個性是新課程對當代中學生的基本要求,而高中生除了關注成績,也關心國家、關心社會,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正能滿足我們的這一需要。高中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學習不代表整天埋頭于書本題海,相反,學習的目的在於提高個體的素質。關心國家、關心社會,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的過程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正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實驗學校校長丁進莊所説:“高考的招生方式在變,比如自主招生比例增加,社團、活動、獲獎都是自主招生報名的必備條件;另外觀察高考的命題,如果僅僅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麼有些題甚至連題目都會看不懂。

  比如今年的高考作文題都緊貼著大時代的發展脈動,投射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如全國I卷材料作文:時光瓶2035…聚焦這代人“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的整體特徵,倣年表形式選編材料、創編引導語,通過任務設定,讓生於新千年和新時代開啟之年的兩代青年在18歲成人之際進行跨時空“對話”,從而激發考生的寫作熱情和想像力,引導考生強化代際身份感,認識個人成長與國家、民族、時代的深刻關聯。又如浙江卷高考作文要求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談對“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浙江精神的體驗和思考。縱觀2018全國高考作文題,與政治、時局、社會生活的聯繫更加緊密、更加接地氣。其中傳遞出清晰的價值取向,即: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作為高中生,祖國崛起的力量儲備,未來的世界需要千千萬萬具備時代精神、符合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作為新一代的高中生,不關心國家、不關心社會意味著未來將落後於歷史的潮流,意味著自動地退出未來激烈的競爭!人人都知道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關心國家、關心社會是在緊跟社會的腳步。學習書本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學習社會知識。高中生只有追趕社會,學習社會,長大後才能立足社會。

  當然,高中生關心國家、關心社會需要家長的指導、老師的引領,應該符合中學生的身份特點,符合社會對中學生的培養要求,並要考慮自身條件。(台灣網網友:王紅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