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鰲時間”表達積極的“中國態度”

2018年04月12日 15:37:00來源:台灣網

  4月10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的重要主旨演講。“學習有聲”帶您聆聽開幕演講中振奮人心的重要話語。(4月10日 人民網)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熱情洋溢、振奮人心的講話,短短幾天時間裏,這一講話迅速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並獲得了各方人士的高度評價。有人説,這次主旨演講不光是給中國未來發展定錨、定基調,而且給全世界未來的發展也指明瞭明確的方向。

  縱觀演講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一是回顧過去四十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肯定改革開放在中國發展歷史的重要地位,並且以“第二次革命”的高度評價來進行概括。其中著重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道路是不僅是成功的,而且這條道路是正確的,今後的中國,也必將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繼續走下去,“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不僅彰顯了中國自身的自信,同時也為中國未來發展的藍圖奠定了基調。

  二是在全球貿易秩序方面闡述了“中國態度”。在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把“開放、包容、共贏”作為中國對外經濟、外交、貿易、金融、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期許,並且號召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和民族一起在這個基礎實現共贏發展,對一些國家和地區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進行了委婉的批評。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作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工業國,中國的態度在這樣一個全球處於關鍵性的轉折時期,習近平主席的表態可謂是維護全球自由貿易秩序的重要壓艙石,給各個國家未來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指明瞭一條光明大道。

  眾所週知,半個多世紀以來,全球貿易秩序陸續進入相互融合、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發展的正確軌道上。在這個全球性體系當中,不管是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是國家之間的合作,都極大的促進了貿易的繁榮,改善了各國人民的生活,技術不斷進步,貧困、醫療、環境治理等等方面獲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中國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夥伴,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全世界的商品流通、貿易交互、政經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正是全球自由貿易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全球貿易秩序的維護者。

  然而,隨著種種因素的出現,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産業升級遇到瓶頸的時候,同時也伴隨著産業空心化的疑慮開始發酵,閉關自守、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開始抬頭,在一些個別國家,偏激的輿論和做法正在影響著地區和國家的穩定,這勢必將會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經濟的問題作為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很容易被拿出來作為攻擊矛頭,從而造成世界各個國家之間貿易的失衡。

  合作,則能達成共贏,互相之間關起大門則會雙輸,這不僅是過去的無數歷史經驗能夠證明的,而且在今天國際普遍採取産業合作、産業分工、貿易自由繁榮的大背景下,同樣也是人心所向。習近平主席的演講不光表明瞭“中國態度”,同樣也表明瞭未來中國在全球事務和經濟發展中所將會承擔的重要責任。

  風勁帆滿海天闊,同舟共濟再出發。在美麗的天涯海角,在這座日益開放經濟特區,中國吹響了時代的號角,聲音振聾發聵。

  許多與會人士和記者朋友也通過這次亞洲論壇進一步了解中國的發展,了解海南的發展。在這次會議的同時,許多國外友人也通過四處遊覽,通過乘坐海南環島高鐵來了解中國發展的現狀。就像是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此次論壇所提到的:中國的經濟速度讓人驚訝,同時中國高鐵的建設速度同樣也讓人感到震驚,這種速度是首屈一指的。

  這四十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同樣也是海南發展的四十年。通過不斷的增加基礎建設,改善民生,在技術上連續獲得突破,海南,正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同時,也展示了中國未來發展理念的全新前景。

  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相信,不管是海南的發展,還是高鐵的發展;不管是中國的發展,還是全世界的發展,只要我們能夠有足夠的胸懷,包容共用,秉持合作共贏理念,不斷開拓進取,不斷努力奮進,中國的未來會更好,世界的未來也會更好!(台灣網網友:張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