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扶貧路上唱響“兩會好聲音”

2018年03月19日 15:37:00來源:台灣網

  王進喜代表認為,在精準扶貧方面,作為事關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環,鐵路扶貧,起點是貧困站,終點就是小康站。因此國家不但應繼續開好通向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的“慢火車”,還應加大對公益性“慢火車”的投入。(3月18日澎湃新聞網)

  高鐵,改寫了現代人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和想像。與高鐵相比,我們無法否認慢火車在快速性、便捷性等方面的明顯缺欠。然而,在大部分慢火車都被高鐵淘汰的時代,廣袤的祖國大地上仍有著81對“慢火車”卻從未離開。那一聲聲“哐當、哐當”,不是風馳電掣地將旅客運往遙遠的他鄉,而是將方圓百里、上百個村莊如念珠般串起來,一路奔向幸福的“春天”。

  鐵路扶貧,起點是貧困站,終點是小康站,而慢火車則是其中的不可替代。我國東部地區資源豐富,高鐵網線密集;中西部則相對稀少、貧弱;城市近水樓臺,享用動車、高鐵的機會偏多;相比之下,廣袤的農村就沒有這麼多的“福分”。對於居住在大山深處的那些村民們來説,“慢火車”就是他們和這個高速時代的紐帶和換擋器,它“慢卻美麗”。脫貧攻堅,“裏子”比“面子”更重要。開行虧損的慢火車表面看不合市場規律,但它拓寬了山區人民群眾走出大山的道路,加速著山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兩會代表的一聲“不停開、不漲價”無疑再次為山區人民點燃了希望之火。

  讓更多的群眾能夠通過鐵路便捷出行是鐵路部門的職責,我們亦願意讓火車放慢速度等一等大山裏的群眾,讓慢車鐵路線連接山裏山外的人世百態。如今的“新版”慢火車也已不似當年,不再是人滿為患,不再有渾濁、充滿體味的空氣,帶給人們更多的一種希望、一種閒適。此外,鐵路部門還將加大投入,改善“慢火車”的設備設施條件,提升服務條件,對車站站臺、照明設施、標識標牌、廁所及列車車廂等設備設施進行完善提升,為山區人民送去福利。

  快有快的高效,慢有慢的風情。重溫慢火車的樂趣,亦別有一番風味。坐上慢悠悠的火車,看看窗外風景,用相機去記錄自己所見所聞,放空自我,享受一段緩慢而又溫暖的時光,對於過慣了快節奏的生活的人們來説,亦必是一次舒心之旅。(台灣網網友:王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