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改革一脈相承,“草木春山”可望

2018年03月20日 14:31:00來源:台灣網

  2018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倒計時。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新時代需要奮進在浩蕩的春風裏,新時代需要新動力,動力來自於將改革進行到底。

  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內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形象表達,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穩步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乘勢而上開啟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戰略安排。中組部陳希部長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中強調要順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健全完善“優化協同高效”的黨和國家管理體制,不斷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

  方向不變,初心一脈相承。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新中國成立近70年的發展史,改革開放40年的探索史證明了黨的使命未變。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通過機構改革使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不斷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籬。過去五年,史無前例的反腐風暴,440名省軍級以上黨員幹部和其他中管幹部被查處,150多萬人被處分。大刀闊斧、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乘勢而上的改革如火如荼。上下聯動、一竿子插到底,順勢而為的改革步步為營。需要沉澱積累,再精準出發的改革厚積薄發,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謀局不變,改革一脈相承。在回望歷史進程中,機構改革的初衷不僅在於“瘦身健身”,更在於高效率高效能高水準的機構“承載”一支“四梁八柱”隊伍,“為全人類作貢獻”。以第一力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以人才為第一資源奠定創新發展之基,以創新為第一動力開啟“彎道超車”新機遇。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黨和國家機構也必然會適應新的要求不斷改革完善。“一枝一葉總關情”,機構改革之後的“新力量”亟待成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政德”新代表,恪守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政策不變,發展一脈相承。近年來,一系列重大舉措相繼出臺,許多長期想解決的難題得到了解決。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終於辦成。在眺望未來前景中,機構改革根源在求“真”務本,“牌子”精簡了,為民的精氣神不能減;機構改革核心在讓每個“和尚”都主動“挑水喝”,既做老百姓看得見、摸的著、得實惠的實事。又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打基礎,謀長遠的好事。唯有始終保持清醒,方能涵養共産黨人的底線和本色,唯有始終保持管黨治黨的冷靜,放能經受復興之路的“四大考驗”、規避前進路上的“四種危險”,補齊發展短板,防範風險挑戰。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甜甜的信仰”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噓聲,一步一腳印,踏實幹工作。(台灣網網友:沈蘇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