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人才下鄉”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2018年03月18日 15:52:00來源:台灣網 

  全國人大代表、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全在參加北京團小組討論時建議,國家出臺相應激勵補償政策,鼓勵、吸引優秀機關幹部到農村任職書記,將優秀的管理經驗運用到農村中,幫助農村進一步發展建設。(3月15日《北京青年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由此可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關鍵在於匯聚一批優秀人才,包括教育、科技、醫療、文化等各類人才,到基層一線幹事創業、獻才獻智,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從這個層面來看,鼓勵年輕優秀的機關幹部到農村任職,發揮他們眼界寬、文化高、熟悉政策的優勢,將優秀的管理經驗運用到農村中,幫助農村進一步發展建設是大有好處的。

  事實上,鼓勵年輕優秀的機關幹部到農村任職,此前中央也曾在戰略上作出過部署。2015年4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要求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這對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起到了有力促進作用。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一些年輕優秀的機關幹部缺乏“一線”思維,不願意真正到“一線”崗位去鍛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擔心自身能力不足,無法應對基層的複雜形勢;另一方面是基層條件太過艱苦,晉陞渠道窄,沒有發展前途。正因此,在面對走訪基層和留在機關的選擇時,許多年輕優秀的機關幹部都會選擇退居“二線”。有鋻於此,國家出臺相應激勵補償政策,鼓勵、吸引優秀機關幹部到農村任職顯得尤為重要。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支撐。農村落後,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才不足、能人更少。尤其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壯年勞力不斷“外流”,導致農村空心化、農業生産人員老齡化、後繼乏人等問題突出。因此,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把年輕優秀的機關幹部派到農村任職,通過自身的學識和對相關政策、法規的了解,助力地方發展,打通民生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是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的實實在在的支援。

  更為關鍵的是,年輕幹部成長成才也需要鍛鍊,需要舞臺。到一個地方去,在克服困難磨練中,才能增長經驗、增加才幹。從這個意義上説,把優秀年輕的機關幹部派到基層去任職,是一舉多得的好事。這就需要從制度入手,建立起關心愛護基層幹部的兜底制度、保障措施,總結推廣關心愛護基層幹部的好經驗、好做法,讓關心關愛基層幹部成為制度、形成常態。同時,還要打通基層幹部的“天花板”,讓基層幹部事業上有幹頭、幹事上有勁頭、幹成事有奔頭。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院長韓魯佳所言:“韆鞦基業,人才為先,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更是新時代‘三農’工作中的短板,要完成鄉村振興這個宏大戰略,必須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希望更多優秀年輕的機關幹部牢固樹立“一線”思想,勇於走訪基層、上前線、挑重擔,鍛造好推動鄉村振興強有力的“鋼筋鐵骨”。(台灣網網友:丁恒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