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莫讓“關懷式謠言”再妖言惑眾了

2017年12月18日 15:22:00來源:台灣網

  近年來,帶有“別再吃了”“別再喝了”“別再用了”等字樣的“關懷式”提醒類謠言在微博、微信中頻繁出現。據了解,僅去年以來,微信辟謠工具就已對超過100萬條謠言進行辟謠。到底誰在“好心”製作這些謠言?背後有何利益鏈?(12月15日《燕趙都市報》)

  “別再喝了!桶裝水開封3天后細菌增加227倍”,這是微信“辟謠”工具12月份最新揭秘的謠言之一。這個謠言中有所謂媒體試驗、權威機構觀點,如此“專業”的“科普”文章,可能會迷惑許多讀者,進而“溫馨提示”轉發給身邊的親戚朋友。而實際上,這樣的“關懷式謠言”的背後,是故意製造恐慌的惡劣表演。

  往往遇到“關懷式謠言”的時候,我們的市民都會十分積極,自己的善意被利用了之後,就會在朋友圈裏轉發,就會轉發到自己所在的QQ群和微信群裏去,提醒朋友和家人不要吃某某食品,不要喝某某水,不要買某某産品。

  “關懷式謠言”有著各種屬性,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其出發點無外乎這樣幾種:其一,幫助花了錢的公司打擊競爭對手。比如有一則關於水的“關懷式謠言”,其雖然沒有指名道姓攻擊某款純凈水,但是通過描述和提醒,大家都能看出是説的某款純凈水;其二,是故意製造社會恐慌,打擊報復社會的心態呈現無疑。比如最近流行的“雞爪不能吃”,“豆皮不能吃”,“肉松不能吃”,有視頻,有專家,有提醒,而實際上這些視頻是移花接木而來的,根本就不是真實的。這樣的“關懷式謠言”實際上就是唯恐天下不亂。

  “關懷式謠言”不僅僅是好心辦壞事。對於市民而言,雖然沒有鑒別真假的能力,但是也需要有基本的行為底線。對於説不清來源的資訊,對於沒有得到證實的資訊,對於存在疑點的資訊,切莫隨手一發。你在轉發的時候或許是沒有目的的,或許只是善意的,或許只是為了關懷家人和朋友,卻可能被人利用了你的魯莽和善良。

  比如“阿司匹林可以救命”的資訊,就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一位老人在看到這個資訊之後,發生了危險的時候吃了阿司匹林,結果加重了病情,險些死亡。而不知道部分類型的心臟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會“奪命”,最終釀成惡果。我們的善良如果變成了傷害,是罪莫大焉的。

  這也警示監管部門對於“關懷式謠言”要加大打擊的力度,不能讓某些人打著關懷他人的名義,在網路空間興風作浪。“關懷式謠言”的本質依然是謠言,就別讓其妖言惑眾了。不能只是識破還要嚴厲查處。(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