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痛定思痛,中華兒女爭分奪秒謀復興

2017年12月15日 15:26:00來源:台灣網

  歲月雕飾的容顏變得模糊,沉澱的歷史卻是越發清晰。距離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竟已過去了80年!

  80載,日本侵略者製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仍如電光火石鞭打于身,這是我民族的錐心之痛,雖然很想抹去這道慘絕人寰的傷疤,但歷史不可否認。

  歷史警醒我們,要用強軍築起民族的堡壘。作為曾經飽受蹂躪的民族,用慘痛的教訓明白了“落後就要挨打,強軍才能興邦”的真理,對強國強軍是有著深切的渴望。習總書記提出的“強軍夢”到今日的“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讓我們感受到了強軍帶來的安全感,也讓世界看到了我們能與一切侵略勢力抗衡的實力,這無疑是對民族的最大保障,更是“登高望遠,居安思危”的責任心。

  歷史警醒我們,要用寬闊的胸懷維護世界和平。想起南京大屠殺的場景,毛骨悚然、悲憤交加,也更加證明了恪守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性。親身目睹南京大屠殺的德國人約翰.拉貝曾説“可以寬恕,但不能忘卻。”不能忘卻,不是仇恨,而是銘記。仇恨只會産生更大的仇恨,只會讓受害者徒增更大的痛苦,這不是我們“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的,尊重他國、不搞擴張、持久和平、包容乃大才是我們的初心。

  歷史警醒我們,要用堅持不懈的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慘案的發生,無疑是國弱民窮的誘因,只有創造過輝煌的國家才懂得偉大復興的真正含義,這是歷史與時代融合,是築起民族之墻的“強粘劑”。黨的十九大是對過去成果的肯定,對未來期許的展望,讓實現偉大夢想在歷史使命的驅動、時代精神的召喚下走得更加緊迫。

  習總書記説:“我們看得見多遠的過去,就能見得見多遠的未來,對於一個人,失去記憶等於迷失自我,責任和使命便成空白;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旦喪失歷史的共同記憶,現實和未來就沒了依憑。”所以,我們只有正視這段歷史,才能面向更好的未來。

  只有記得住過去,才會有看得見的未來。歷史的容顏漸漸模糊消逝,倖存者的聲音越來越少,中華兒女更應擔當起歷史的責任。銘記慘痛的教訓,不負復興的使命,我們的民族才能永遠堅如磐石,中華兒女當痛定思痛,爭分奪秒謀復興!(台灣網網友:畫屏)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