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夕陽紅”專列遊該如何定位?

2017年11月01日 15:04:39來源:台灣網

  今年重陽節是1028日,隨著全民旅遊熱潮的到來,以及國內退休、養老保障措施的日益完善,“銀發族”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出遊群體,尤其是在今年,國內周邊遊、火車專列遊等産品都已開始火爆,旅遊已成為當下中老年人生活中逐漸必不可少的選擇之一。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人口已經佔人口總數10%,這個比重正在逐年遞增。長期以來,老年人需要的商品奇缺,精神文化生活單調貧乏,據調查,有90%左右的老人對老年消費品不滿意。老年人的消費額佔的比例很小,主要原因是消費市場對老年人消費的特點、潛力還未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根據旅遊網站發佈的老年遊大數據顯示,隨著十一長假結束後重陽將至,中老年人遊客的佔比明顯提升,其中有62%的中老年人選擇在10月份進行出遊。大多數的中老年遊客一般會選擇春季和秋季等淡季錯峰出遊,避免節假日與上班族和學生族扎堆出遊,成為錯峰出遊的主力軍。而隨著鐵路運力的提高和服務的完善,坐火車出遊由於時間寬鬆、行程休閒舒適、性價比高等成為中老年人出遊的新寵。於是,不少旅遊服務商也紛紛推出一系列休閒舒適、價格實惠的品質專列遊産品,帶遊客欣賞金秋的“動態美景”。

  隨著中國鐵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發佈,已經勾畫了新時期“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藍圖,便捷和安全的交通方式已經能夠滿足“銀發族”的出行需求。為老年旅客開設旅遊專列早已不是稀奇事,像哈爾濱鐵路局開設的“夕陽紅”專列、北京開行的“東方快車”軟臥專列、一路向南的南國專列等等,這些列車都針對中老年人的特點進行了定制化服務。比如,選擇沿途旅遊資源集中的路線開行,盡可能囊括更多景點;儘量減少體力消耗較大的爬山、長時間行走等活動,更加安全舒適;每趟專列還配有專門的導遊和醫護人員,保障人身財産安全。乘坐專列可以“一線多遊,一票到底”,一路上可觀景、可休息、可遊覽、可娛樂,不用擔心旅遊出行多次換乘的問題,省去了其他方式的旅途疲勞和舟車勞頓,乘坐火車出遊的方式很受老年人青睞。

  長假過後,整個旅遊和交通運輸市場也進入了傳統意義上的小淡季,不僅旅遊産品的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降,鐵路火車的上座率亦出現回落。相對於出遊需求高漲且時間彈性較大的中老年人而言,專列旅遊節奏平緩,沿途包含的景點內容豐富,受到不少中老年人金秋出遊的喜愛。今年十月,北京市首個老年旅遊服務平臺已經正式成立,政府已經將目光投向老年人旅遊項目,隨著老年旅遊市場良性發展,老年旅遊事業將大有可為。

  如何利用銷售錯峰實現淡季旺做,主要還是抓住消費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從老年人最常見的心理需求方面來講,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懼死的思想,如果旅遊專列能夠配備心理諮詢醫師並邀請權威的老年疾病醫療專家會診,將旅遊專列延展出醫療專列的屬性,勢必增加老年人選擇的傾向。老年人依存性很高,精力、體力、腦力各方面都在下降,甚至有些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顧,而子女不在身邊,又不能陪同老人出遊,如果能夠配備列車陪護人員,既滿足這些老人的出行需求,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服務行業。像這樣的需求比比皆是,老年人退休後仍有工作需求,能不能在列車上開放體驗式服務,讓健康允許的老年人體驗一次鐵路工人的工作,嘗試角色扮演的新鮮感,滿足自己的工作快感。定期組織旅遊團團友線下活動,讓老年人找到歸屬感,包裝成會員制産品,鞏固消費群體,把列車打造成移動的敬老院,讓老年人感受到鐵路的企業文化,增加對鐵路産品的認同。

  老年人服務市場正在面臨挑戰,雖然鐵路企業已經推出一些適合老年消費群體口味的産品,但是從服務規模和精細化程度看,老年旅遊市場仍然處於拓荒階段,我們的一些服務仍欠缺延展性,只是單純的發揮交通運輸的作用。交通運輸行業也應該加快完善人口老齡化戰略服務,加快搶佔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開發老年消費産業,推出有針對性、定制化的産品項目,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和出行品質,分享社會發展成果。對於鐵路企業而言,在運輸淡季,如果能夠逆向思維,不按常理出牌,積極調整優化,主動出擊,即使是淡季,市場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台灣網網友:周曉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