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過度的快遞包裝何時能“減負”

2017年10月20日 16:52:42來源:台灣網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節即將來臨,各大電商網路平臺紛紛摩拳擦掌,積極屯物備貨迎接這一盛大節日的到來。當然,與之相伴的還有各大快遞公司的快遞投遞量井噴式的增長。雖然收發快遞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然而,我們在享受到網路購物的便捷、商家在獲取利潤的同時,過度的快遞包裝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導致快件的重量與體積上升,給快遞的派送與接收帶來不便,同時,快遞包裝使用的工業原材料往往不易降解與處理,還易造成環境污染,給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

  普通的快遞包裝通常由外包裝塑膠袋(或紙箱)、填充物、商品自帶包裝組成。如果是特殊的易磕易碎物品,那麼包裝還會更多。通常,一件快遞商品送到買家手上都被包得嚴嚴實實,有時包裝物重量甚至超過商品本身。究其原因,一方面,快遞商品在運輸的過程中,路途一般較遠,且加之商品積聚較多,極易發生磕碰;另一方面,在快遞員分揀包裹的過程中,野蠻分揀、拋扔快件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想給過度的快遞包裝“減負”,需要整個相關産業鏈的協同配合。

  首先,政府主管部門需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並加強監管。對快遞包裝的材料、重量、體積進行精確的規定,對不符合規定的快遞包裝予以退回或者增加其收費標準,從源頭上壓縮包裝過度的空間,規範快遞包裝。

  其次,快遞公司要提升運輸水準,積極探索節能環保的新材料和新方法,減少資源消耗,確保快遞商品的安全運輸。同時,加強對快遞員的培訓力度,規範操作流程,避免野蠻分揀、拋扔快件的情況發生。

  再次,消費者要樹立綠色環保理念,從自己做起,從身邊著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自覺配合快遞企業的回收行為,實現廢舊包裝的分類回收和資源迴圈再利用。

  快遞包裝看似小事,然而這背後隱藏的環境問題卻不容忽視,我們不僅是讓快遞包裝“減負”,更是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減負”,還大自然一個輕鬆自在的呼吸。(台灣網網友:張欣)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