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革印記】從流行文化看兩岸間的此消彼長

2017年10月17日 08:16:19來源:台灣網

  十幾年前,臺灣的綜藝節目和電視節目風靡大陸。記得那時候,每到週末就有很多人守在電視機前,看《超級星期天》,看《天才衝衝衝》,看吳宗憲的《我猜》等節目。那個時代的臺灣“軟實力”已經達到了一個空前繁榮的程度,不光是在島內,在大陸、在東南亞新馬等地區都能形成巨大的觀看熱潮。在此之前,臺灣的電視劇也曾風靡兩岸三地,流行歌曲更是如此。

  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臺灣的演藝圈開始陷入低潮,特別是隨著一個個標誌性節目的收掉,像是《康熙來了》兩位主持人轉戰內地之後,臺灣的綜藝節目的輝煌期正式落下帷幕。現在的大陸很難再找到臺灣綜藝、臺灣電視劇甚至來自於臺灣的流行歌曲。“北上”成為臺灣演藝圈裏一個流行的名詞。

  很多臺灣藝人特別是老藝人不無無奈地説:臺灣現在演藝圈日子不好過,電視臺太多,一百多個電視臺分攤了製作成本,導致做不出好節目。再加上大陸經濟崛起之後的磁吸效應,導致大量的藝人和製作人員北上尋找機會,“其一年所得是臺灣的好幾倍”。其實,在這些老藝人的嘴裏,他們不願意承認的就是臺灣“沒錢”了,缺乏製作經費,導致做不出好節目。大陸一些視頻網站曾經播放過臺灣的綜藝節目和電視劇,其結果就是:點擊率實在是低得可憐。馬鈴薯網曾經高價收購過不少臺灣綜藝和電視劇,結果收益遠遠不如預期,而主導這次收購的馬鈴薯網的臺灣籍高層也因此引咎辭職。馬鈴薯網後來也被優酷收入麾下,有人認為,馬鈴薯網的遭遇其實跟這次的收購有很大關係。

  但不管怎樣,從這些側面可以看出,臺灣原先引以自豪的“軟實力”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低潮期,甚至慢慢變成了腐爛區。有影響力的節目現在幾乎無跡可尋。反觀大陸方面,甭管是影視、綜藝還是歌曲等方面,無一不是在大幅度成長。現在臺灣的校園裏,很多臺灣學生是通過網路來觀看大陸節目,而大陸方面又有積極走出去的文化策略。現如今,不光是在港臺,連同東南亞以及海外華人,甚至於不少西方人也成為大陸影、視、綜以及網路文學的擁躉者。

  此消彼長,如此對比才會顯得特別強烈。有人説,這僅僅只是電影、電視劇或者綜藝而已,屬於流行快餐。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些文化産品的背後,實際上是大陸整體國力提升的直接體現。影、視、綜等流行文化所包含的,是影視製作、服裝、藝術、文化工業、文化人才甚至於超級電腦等方面的強大支撐。文化是表像,其身後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才是真正的裏子。

  文化的影響往往是深層次的,文化的創造也往往能反映出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工業水準。縱觀這三十多年來,大陸的文化産業依託于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縱觀現在還有不少需要進步的地方,但是其強大的爆發力和快速崛起的能力卻是有目共睹。在人們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大陸的流行文化、網路文化已經快步走了出去,在各個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和相當的影響力。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文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我們的文化産品、影視工業會得到一個空前的爆發期,屆時,中國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新興文化都將會一步步展示出它們獨特的魅力和深遠的影響力。文化強國,在世界範圍內發揚中國文化的影響力,終將走上康莊大道。(台灣網網友:向帥)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