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才夢”托起“中國夢”

時間:2014-06-04 16:12   來源:台灣網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日前發佈的《2013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3年末,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144.5萬人,其中僅2013年回國的就達35.4萬人,比上年增長29.5%。與當年風起雲湧的留學潮相呼應,在海外人才中正掀起新一輪大規模歸國熱。(6月4日人民網)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各種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制度不斷出臺,越來越多的海歸選擇回國。我國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大量人才的回歸給我國的各方面建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還是要靠人才。

  人才是一個國家的希望。國家的發展關鍵在於科技的發展,科技的發展關鍵在於人才的培養,尤其是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而我國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和發達國家的科技水準還有一定的差距,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和研發的科研成果屈指可數。而要想提高國家競爭力,使我國真正在國際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還需大量引進高端科技人才。

  在人才的培養方面,外國比國內培養機制要健全。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學子選擇出國深造。出國的人群主要有兩類:一類國內最精英的人才;第二類是富家子弟。但無論是哪類人群,經過幾年的鍛鍊與培養,最終大多數都成長成為了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最後這批人才都選擇回國,對我國的建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吸引人才的回歸,除了需要人才自身的因素外,還需要有一個有利於人才發展的環境,以及相應的有利於人才發展的措施。現如今,我國的國內發展環境良好,人才制度優勢亦初步顯現,我們在倍感欣慰的同時,仍然需看到我國的頂尖人才任然缺失,特別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這就需要我們要進一步加強人才優惠政策,提他們回國以後各方面的待遇,為他們的發展創造一流的環境,避免他們回來之後又由於不能伸展抱負而再次流失。祖國是孕育他們的地方,這裡有割不斷的親情,相信在祖國母親在向他們發出熱情的召喚的時候,絕大多數海外赤子還是願意回家建設家鄉的。

  同時,我們要放寬思路,光靠“海歸”的力量是不夠的。當今國際的人才競爭越發激烈,我們不僅歡迎本國人才的回歸,同時也歡迎世界各國希望到中國發展的各類人才,我們也會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政策。另外,要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危機”,還需我們積極學習推廣國外先進的人才培養機制,注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改革,使它們與企業,與社會接軌,提高國內人才的培養水準,建立國際領先的人才培養機制,是我國能夠自已擁有頂尖水準的科研機構和大學,能夠自主培養出所需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緊缺的問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實現“中國夢”,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才夢”。擁有了人才,“中國夢”的實現就不難了。我們要充分發揮海納百川的氣魄,廣納各路賢才,同時要完善自身的人才培養機制,相信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距離不遠了。(台灣網網友:何心)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