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請商販給城管打分”的社會正效應

時間:2014-04-09 15:57   來源:台灣網

  城管做得好不好,商販有發言權。日前,武漢城管邀請部分商戶為城管隊員打分。成績將對城管隊員評優、績效工資産生影響。(4月9日新京報)

  繼“眼神執法”、“舉牌執法”、“圍觀執法”、“獻花執法”之後,武漢城管又出新招——“請商販打分”。成績將對城管隊員評優、績效工資産生影響。

  此舉一齣,輿論再次聚焦城管執法,有人説此舉可以讓城管認識自己工作中的缺失,改善工作態度和方式,也有人擔憂如將商販打分與城管隊員評優、績效工資捆綁太緊,會導致城管隊員在正常執法中束手束腳、不敢嚴格執法,容易喪失執法權威性。

  那麼,請商販為城管打分,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任何事務都有利弊之分,但我們應該看到事件本身是進步還是退步、是利民還禍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

  城管之名聲,近年來可以用“臭名遠播”來形容了,一些城方城管暴力執法屢見不鮮,而商販刺傷城管、抵制城管的新聞也是屢見報端。而武漢城管近年來的一系列執法新舉措,不僅僅是吸引了社會民眾的眼球,而且還獲得了社會民眾的讚譽。

  民眾呼聲大,城管執法難,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城管執法難,難在什麼地方呢?主要難在他執法的對像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員,那些流動攤販大部分是為了求生存、求活路而在城市大街小巷與城市管理部門“打遊擊”。從這個角度來看,流動小攤販其實是城市的軟肋,既是城市發展中最弱勢的群體,也是城市裏最底層的群體。

  而城管呢?既要確保城市整潔、靚亮,又不能激發社會茅盾。

  結果可以而知,城管執法過程中,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與小攤販發生了爭執或衝突,輿論往往都會對城管進行暴風驟雨般轟炸。

  所以,看似簡單的城管部門執法,卻肩擔著社會維穩的重擔,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社會底層建築穩定了,我們的城市、國家才能夠穩定、發展。這就註定城管工作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同時也考驗著每位城管執法都的治理能力和水準。

  只有看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城管部門執法理念和方式才會有所突破,無論是“眼神執法”、“舉牌執法”、“圍觀執法”、“獻花執法”,還是今日的“請商販給城管打分”,可以説,社會民眾從中看到的是一個力求人性執法、為民執法的新城管形象,它傳遞出來的是一種社會正效應。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武漢“請商販給城管打分”的新舉措,無論是否會制約城管執法的手腳,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至少説明城管正在執法與群眾工作尋求最佳切入點,這是一種嘗試,而社會民眾卻能從其中看到城管形象自我重塑的努力。(台灣網網友:謝曉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