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為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空煤油正式頒發適航商業生産許可,以餐飲廢油等為原料的生物航空煤油開始成為全新的航空動力産品。據估算,全國每年可形成“地溝油”500—600萬噸,而1噸地溝油大約能産出0.9噸生物柴油。今後,“地溝油”可直接送生物柴油廠,減少回流餐桌,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後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的國家。(據1月12日央視)
長期以來,“地溝油”成為傷害公眾健康的一大“毒瘤”。如今,公眾欣慰地看到,地溝油經過提煉加工之後,可以搖身變為航空燃油,這不僅能夠有效緩解能源危機,同時,也可以從源頭上避免餐飲廢油流向餐桌危害健康的後顧之憂。此外,由於地溝油製造出來的生物航煤在飛行時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硫,遠遠低於礦物燃油,也有助於更好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總之,通過更多科學順暢的途徑,保障地溝油能夠變身航空燃料,實現其最大社會價值,這無疑是地溝油的“最佳出路”。
公眾皆知,這些年來,關於地溝油坑人害人的消息一直不絕於耳。由於一些商家早已經被經濟利益衝昏了頭腦,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之下,他們不僅喪失了誠信準則,更是失去了做人起碼的良心。於是,地溝油經過簡單處理之後,居然可以大搖大擺地流向公眾餐桌。與此同時,相關監管體系在這個過程中也往往是“形同虛設”,或是缺乏主動而為的監管意識,或是在收受了不良商家送出的“好處費”之後便對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地溝油”問題成為了侵擾公眾健康的一大社會“毒瘤”之時,近年來,全社會也都在呼籲地溝油的“綠色回收”,寄希望於開闢一條地溝油回收的“綠色通道”,從而有效緩解地溝油坑害百姓的現實困境。這兩年,不少地區在這方面付出不少努力,但關於地溝油流入非法渠道的消息仍然不絕於耳。如今,在馬年伊始之際,公眾看到“地溝油變身航空燃料”這樣的消息,想必令大家都為之而感到高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公眾營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乃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今,既然已經習慣於侵害公眾地溝油找到了一條漂亮的“綠色通道”,那麼,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廣大商家等,都應當千方百計讓這條“綠色通道”更順暢、更便捷,從而真正將地溝油運用於更多造福社會的地方,切莫讓其再悄然地流向公眾的餐桌坑害百姓。(台灣網網友:周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