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給春晚挑刺不是吹毛求疵

時間:2014-02-12 15:45   來源:台灣網

  央視馬年春晚已落下帷幕,但相關話題卻遠未結束。9日,《咬文嚼字》雜誌在其官方微博公佈“挑刺”央視馬年春晚結果,指出晚會在字詞方面主要存在3大錯誤。該消息經媒體報道後迅速引起熱議,不少網友質疑《咬文嚼字》矯枉過正。(2月11日中國新聞網)

  “挑刺”是《咬文嚼字》的主要職責,要不怎麼叫《咬文嚼字》?對待祖國的語言文字,就該像《咬文嚼字》給春晚“挑刺”一樣“咬文嚼字”,這不僅是對中國語言文字的尊重和敬畏,更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

  中國的語言,抑揚頓挫,有板有眼,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中國的文字,婀娜多姿,騰挪跌宕,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然而,很長時間以來,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傷害祖國的語言文字,儘管國家語委等相關部門多次進行規範,但收效甚微。好在類似《咬文嚼字》這樣的節目每年多次“挑刺”,對沒讓祖國的語言文字被弄得面目全非、遍體鱗傷功不可沒。

  就説這次春晚“挑刺”。“血脈僨張”是常用詞,但用對的人很少,或寫錯字或讀錯音。2008年,《咬文嚼字》曾專門指出這個差錯,但無人理會。馬年春晚又將其弄錯,這怎麼能怪《咬文嚼字》矯枉過正?春晚平臺都將其弄錯,何況其他場合?《咬文嚼字》借春晚這個平臺再次提出錯誤,實在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其對規範祖國語言文字的良苦用心,著實令人敬佩和感動。

  又如,“滄海桑田”是個成語,比喻世事變化巨大。“滄海桑田”的字面意思是“滄海變成了桑田”,而非“滄海與桑田”,怎麼能用“每片”進行修飾呢?歌曲《誰不説俺家鄉好》中,“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這種用法是對的;而在歌曲《青藏高原》中,“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連”,“一座座山”的用法正確,而“一座座山川”的用法顯然不正確。《咬文嚼字》對於“每片滄海桑田”的“挑刺”,對人們已經聽了千百遍的“一座座山川”也是一次糾錯。

  再説不久前《咬文嚼字》盤點的2013年犯的十大語文差錯:把棱鏡門事件的“泄密”弄成“泄秘”,把溫嶺“殺醫案”弄成“弒醫案”,就連央視漢字聽寫大會也寫錯字、讀錯音,可見祖國語言文字被糟蹋到何種程度,由此反正《咬文嚼字》“挑刺”既不是故意找茬,更不是杞人憂天。

  世上最怕“認真”二字,共産黨人最講“認真”。《咬文嚼字》“挑刺”不是吹毛求疵,每個人每個單位在每個場合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都應該像《咬文嚼字》一樣認真;尤其是春晚這樣的舞臺和平臺,更要為規範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作出表率和榜樣。唯有如此,中國語言文字才不會受到踐踏和蹂躪,才會越來越煥發出時代的光輝。(台灣網網友:毛開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