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驗票制度“鬆綁”意義何在?

時間:2013-11-27 11:02   來源:台灣網

  記者昨日從濟鐵獲悉,2014年的春運,濟鐵將有許多新的亮點,除了已經開始執行的行車服務中減少查票等環節,動車和高鐵出站時將不再查票外,青島北、濟南站等7大火車站也將以全新面貌迎接它們新建或改造後的首次春運。(人民鐵道網,11月16日)

  從買票乘火車,到下車出火車站,有過乘火車經歷的人都知道,這其間必要經歷幾重驗票,其目的不言而喻,是為了防止逃票的現象發生。大多數旅客對此表示理解,認為必要的檢票程式還是不可或缺的,畢竟火車不像飛機和汽車,沒有相對封閉的環境,而且車廂長,旅客多,合理的檢票制度有助於保持良好的乘車秩序。

  然而,也有許多乘客詬病鐵路出站查票的行為,原因是不但增加了鐵路部門自身的工作負擔,耽誤了乘客的出站時間,還對按規定買票的乘客顯得不夠尊重,於是“出站無需驗票”也成了不少旅客的心聲。如今,鐵路部門適時讓驗票制度“鬆綁”,將逃票行為杜絕在其他環節,不但節約了旅客出站的時間,為旅客出行提供了便利,也建立了與旅客之間信任的橋梁。尤其是面對即將到來的2014年春運,各火車站也將迎來一年當中的客流最高峰,鐵路部門選在此時間節點推出此政策,不僅節省人力、物力,保證車站有序暢通,還能讓乘客感到方便,可謂一舉多得,體現出了鐵路服務旅客、順應民意、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其實近年來,鐵路部門對鐵路的客貨運在針對公眾的便利性方面做出了很多嘗試和改革,也為社會的和諧做出了很大努力。鐵路為民,當以百姓的需求和便利為出發點,驗票制度“鬆綁”便是其中之一。也許,在春運的客流大軍中,減少出站時的驗票環節並不能徹底緩解人潮洶湧的壓力,但值得肯定的是,這樣“無障礙”式的出站,確實可以給出行的人們帶來一定程度的方便。在一定的意義上説,這種便民措施也是社會“和諧成本”中的一種,它通過便民措施等細節體現出來,其間洋溢的,是關心百姓,惠及百姓的工作出發點。(台灣網網友:王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