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解決兩岸問題需要求大同存小異

時間:2013-11-22 15:04   來源:台灣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出未來十年發展路線圖。由此可見,中國強勁的改革力度、優化的投資環境、規範的市場運作、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將為臺灣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施展舞臺,為廣大臺胞同胞提供更多的發展商機,臺灣將從大陸新一輪改革發展中獲得空前利好。

  改革就在當前,發展就在當前,機遇就在當前。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走到改革的歷史路口,中國新一輪改革,不僅關係到未來10年的走向,對於全球的政經格局、對於臺灣的未來,也將産生歷史性的影響。同時我們應該看到,臺灣與大陸的經濟互動密切,早已唇齒相依,對於三中全會推出的各種改革,臺灣不能只作壁上觀,更應該積極參與,為臺灣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創造機會。

  兩岸關係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已經全面進入“深水區”。兩岸經濟合作實際上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唇齒相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對臺資參與大陸經濟發展是非常有益的,可謂機遇難得,值得珍惜。特別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必將對臺灣産生重大的磁吸效應。再説,臺灣也面臨著調整産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使命,由此可見,兩岸經濟、社會發展都面臨著難得的契合機遇,可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兩岸借中國共産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春風趁機而動走在一起,必將在中華民族復興史上譜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過去,兩岸的政治形態是因為一些客觀歷史原因造成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求大同,存小異,不要老是糾纏不休,如果那樣無窮無盡的糾纏下去,只會親者痛、仇者快。既然我們同為中華民族,應該彼此都尊重對方為好,不要為此一味的糾纏下去,這樣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利。同時必須認識到,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對於歷史造成兩岸存在一些糾結,如果要解決需要一個解決的過程,因而兩岸需要多溝通,多來往,多進行商貿交流,進而加強政治對話,在政治對話中進一步加強了解,這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應該求大同,存小異,這無疑是解決兩岸問題的重要一環。再説,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出現了重大的歷史性轉折,正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過去的5年,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都基本達到60多年來最密切、最好的水準,兩岸關係總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非常難得。特別是兩岸政治互信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得到鞏固,兩岸在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上有了新的進展。與此同時,兩岸協商取得一系列積極成果,促進了兩岸交流合作制度化。如今兩岸各界交往更加密切,已經形成了全方位交流格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事實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符合時代發展進步的潮流。

  我們相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是正確的、有效的,並且將隨著對臺工作繼續推進日益顯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然而人們也看到,由於臺灣當局的不作為,兩岸在分離60多年來至今還未實現統一,這是所有期待祖國富強的中國人都不願接受的。當務之急,我們迫切希望馬英九當局要為兩岸的和平發展盡一點力,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定要好好把握機遇。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血脈相通、筋骨相連,不要老是在歷史遺留的問題上糾纏不休,求大同存小異就是我們必須面臨的選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化干戈為玉帛,進而走到一起,為中國人民造福,為兩岸人民造福,為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我們不要再為過去的那些事情阻擋前進的腳步,不要讓那些不必要的糾紛攔阻我們前進的步伐。必須明白,解決兩岸問題需要多溝通多來往,必須進行政治對話,不要停頓不前,在求大同存小異上力爭實現新的突破,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走到一起,才會解決兩岸的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同時,我們也希望馬英九不要停步不前,要拿出一點勇氣來,這樣,對解決兩岸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