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拜鬼”是美化侵略歷史的一場鬧劇

時間:2013-08-15 13:30   來源:台灣網

  8月15日是二戰日本戰敗日,包括日本內閣成員在內的多名日本政客擬在今日參拜靖國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人雖不至,但將獻上“祭祀費”。專家指出,日本政客不顧國際社會抗議再次組團“拜鬼”,有著其歷史觀認識及政治方面的雙重原因;而安倍獻祭祀費的舉動則透露出其“又想參拜,又怕破壞外交”的考慮。(8月15日 中國新聞網)

  每年的8月對於日本人來説,都是不同尋常的“戰爭之月”。1945年8月6日、9日兩天,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在隨後的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從此之後,日本人在這個月份裏總是處於一種戰爭悲情中。

  在8月的6日和9日,日本各界人士會先趕赴廣島、長崎參加訴求和平的活動,而不到一週後的15日他們又會去東京參拜靖國神社。8月,正是國際社會認識日本對戰爭的反省態度以及其“雙重性”的最佳時機。

  眾所週知,在靖國神社中供奉著14名二戰甲級戰犯牌位。安倍政權為參拜辯解,甚至暗中默許、縱容內閣參拜,引發中、韓、美等多國的抗議和擔憂。由於供奉了戰犯牌位,即使是日本天皇,上世紀70年代後也再未前往參拜。而日本政客屢屢參拜靖國神社很明顯是在避重就輕。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8週年,國際社會都在以不同方式回顧曾經給世界帶來深重災難的那段歷史,以銘記人類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教訓,更好地開創未來。然而,日本右翼極端勢力卻逆時代潮流而動,公然歪曲和否定侵略歷史。作為日本政府領導人,默許、縱容內閣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非但不能達到他所聲稱的“反省歷史”的目的,反而對日本右翼極端勢力歪曲和否定侵略歷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拜鬼”事件給中國人民帶來何等感情傷害,將會給日本本已一塌糊塗的外交關係帶來何種程度的影響,日本右翼政客心知肚明。然而,為了自己所謂的“政治賭注”,為了變回所謂的“正常國家”,安倍內閣一次又一次突破二戰反法西斯成果的底線,大搞軍備競賽,甚至置良知于不顧,一再默許成員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踐踏了人權,美化了侵略,不僅將會導致日本社會扭曲的現實舉動,更會引起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國家的擔心和警惕。

  靖國神社看似只是個祭拜死人的鬼廟,實則是中日兩國關係發展的瓶頸。當今世界的趨勢是和平,全球化、多元化、共同發展是各國政府努力的目標。中國和日本兩國的民眾中絕大多數均是希望看到兩國關係改善。如今關係發展到了瓶頸,為了爭取更大的突破,日本政府就必須正確對待靖國神社問題,就不該允許政府人物以公職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台灣網網友 袁寶)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