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強勢外交,實乃三點自救

時間:2013-07-26 14:33   來源:台灣網

  從7月25日開始,安倍晉三將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菲律賓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安倍將與各國首腦就促進經濟和安全領域合作進行確認,還將會晤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並可能向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提供巡邏船,以及借用國內政府開發援助對菲提供支援。

  國內媒體多認為安倍此番強勢外交政策意圖旨在包圍中國,有拉攏菲律賓共同制衡中國的嫌疑,從而牽制中國在南海日趨頻繁的活動。筆者則認為此番安倍強勢外交,顯露出的卻是安倍政權為了改變日本現狀的三點困難所做的“自救”行為和努力。

  緣于地緣位置受限,日本需要新夥伴

  從地緣上考慮,身為島國的日本幾乎被俄、中、韓、朝四國所包圍,地緣戰略上更容易受到限制和威脅。作為孤浮于洋的“小國”在夾擊之勢中本應實行與周邊國家強化聯繫,互通友好的處世道理,可是日本卻並不肯走這條尋常路。因為日本國土狹小且資源貧乏,所以日本對島嶼和海權之爭的敏感意識十分強烈,致日本在附近海域與以上俄、中、韓三國均有島嶼爭端,在北面和俄羅斯因南千島群島爭得不可開交,在日本海又因獨島問題與韓國屢屢對峙,但日本並不滿足,仍一直虎視眈眈中國東海釣魚島的巨大利益。在日本與周邊國家領土爭端和摩擦不斷升級中,也可謂是將自己逼入了絕境,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事實上,日本也希望緩和其在“包圍之勢”中所受的壓力,以爭得在海域爭端中稍刻喘息的時間,再做政策調整。

  雖然日本有著美國這個強大盟友的撐腰,可是遠水解不了近火,再親密的關係也改變不了兩國隔著一個太平洋的距離這一現實,對此日本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了。為了打破“被動”的局面,日本必須在亞洲尋找戰略新夥伴進行一番新的部署。可惜日本西、北方向都是幾個被其得罪的國家,北進西推的戰略不可能實現,而處在日本西南方向的菲律賓不僅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不可調和,且現政府屬親美派又與日本並無矛盾,因此在刻意安排下,這兩國也就“不謀而合”的走到一起。然則,日本拉攏菲律賓實質上並不能遏制中國,但日本與菲律賓在第一島鏈上遙相呼應的地緣位置産生的軍事價值,所存在的戰略意義非同小可,因此日本與菲律賓的進一步戰略合作會給中國在南海往後的維權上造成一些壓力。

  國際政治形象惡劣,日本需要新改變

  日本雖是國土小國、資源貧國,但是其謀其政治大國的國際地位這一目標未曾消失。日本是一個二戰失敗後被特殊對待的國家,既沒有國防軍又沒有與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地位體相符的政治話語權,因此政治大國的身份既是其對尋求自身被認可的苦苦實踐,也是其試圖改變所謂不正常待遇的先決條件和表現。但是,安倍政權在執政期間,致力於修改和平憲法,積極擴充軍事實力,推進武器全面出口以及篡改國內教科書,否認二戰日本侵略亞洲國家的歷史,發表“慰安婦講話”不當言論等多方面曾受到國際上的譴責,但是日本屢次無視國際指責和輿論壓力,多次頂風作案,在國際政壇上造成負面影響,會招致日本在國際上處處樹敵,將使其在政治上被孤立,讓其政治形象一落千丈。

  因此安倍政權必須要在外交領域有所改變,縱是為了其一直圖謀的軍事大國的野心,也必然要制定新思路的外交政策,改善同周邊國家的關係。至於日本為何捨近求遠,那也是出於政治利益考慮的,現階段日本與鄰近有“衝突”國家的外交傷口不會馬上癒合,然而東南亞分佈的國家更多,在“東盟”的凝聚下,政治力量也更厚實,最重要的是日本在東南亞更容易進一步推進外交進程,打開新局面。這些能夠爭取的政治聲音自然是日本所尋求的,這股力量若能為日本所用,日本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也會徹底發生改變並提升,對日本加強國際話語權以及謀求政治利益也愈加方便。因此安倍晉三在國內參議員選舉勝利後,捨近求遠選擇對東南亞國家作為第一站訪問對象的行為也就變得合乎情理了。

  重振經濟任重維艱,日本需要新突破 

  日本在經濟發展道路中有“失去的十年”這一説,國內經濟低迷且持續疲弱,企業投資減少,對外出口下降,加之老齡化和少子化等社會現狀,使日本經濟環境如陷泥潭。此前的日本國內參議院選舉,安倍晉三之所以能夠大獲勝利,與其在經濟上的重振演説有著決定性的關係。日本國民將日本經濟復蘇的重任全部寄託於安倍政權的有所作為上,為了穩固政權籠絡民意,安倍政權必須要讓國民看到日本經濟復蘇的可能,因此現政府要適當地在經濟領域進行改革,做出成就。然而對國內經濟佈局、發展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在短暫時間內不能立刻讓國內民眾看到安倍政權帶來的經濟福利,而與國外的經濟合作能顯著增加出口,能夠讓停滯不前的經濟數據有所提升,進而改善灰色的經濟環境,讓民眾對之更為信任。

  因此,安倍晉三此次出訪東南亞在經濟戰略部署上更是有著深層的意義。安倍東南亞之行,將推進日本與東盟國家的關係,其次安倍將與各國首腦就促進經濟和安全領域合作進行確認,也將在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會談上闡述安倍政府經濟政策以及日本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上的立場,而TPP正是由美國為主導,意圖搶佔國際貿易規則制定權的的重要戰略。加入TPP將是日本國內經濟改革的重要推力,從大局上來説此戰略將為日本提振經濟帶來正能量,也是安倍向國民傳遞的重振日本經濟的第一波信號。

  事實上,安倍強勢外交或將全面影響日本往後的對外戰略佈局,不僅此次,包括以後安倍政權對東南亞這一敏感區域的訪問,也將多是出於對日本現狀困局尋求突破而進行的自救行為。 (作者:周成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