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緩和中日關係的兩面手法讓人噁心

時間:2013-01-24 14:53   來源:台灣網

  按語:安倍晉三在緩和中日衝突中,究竟誠意如何?在其帶信人即將來中國時,人們還有一點點幻想。如果中新網資訊完整和翻譯準確的話,網民不難看到,安倍晉三,一方面高調讓公明黨領袖山口那津男為中日衝突奔走,並煞有其事地帶上自己的親筆信,一方面在日本電視媒體上,做對中國充滿挑釁和羞辱性地發言,其兩面手法卑劣得令人髮指和噁心。下面即就能夠掌握到的公開資料,對安倍晉三的發言,進行語文式地分析和點評:

  報道原文:“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于當地時間22日晚10時許,在朝日電視臺參加了一檔時政節目,安倍詳細討論了中日關係問題。這是他上臺之後第一次公開談論自己對於中日關係的看法,他提出對改善兩國關係的期望,但同時也表示‘釣魚島不是討論的問題’。”

  點評分析:這是安倍給出的一個基調。其意義不但是其上臺後的第一次公開談論中日關係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其談話的時機點,恰恰在其帶信人公明黨領袖赴中國做緩和中日關係的時候。這種和好有意願,立場無改變。如果僅僅是做給本國人民看的,而實質上,讓信使帶有一些和解的條件,也是國際上處理內外關係的慣例,尚可理解。但如果接下來完整地看下去,就會發現,這不過是善良的人一廂情願的自我安慰和想像。

  報道原文:“安倍在談到委託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主席山口那津男,攜帶自己給中國領導人的親筆信前往北京一事表示:‘過去幾年,日本與中國的交流渠道確實是越來越窄。我們需要與中國交流,也希望與中國建立起人脈關係和交流渠道。這次山口主席訪問中國,我委託他帶了一封親筆信。中國方面認為兩國之間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希望雙方能夠展開對話。’”

  點評分析:“過去幾年,日本與中國的交流渠道確實是越來越窄”這是安倍在推卸責任,言語輕輕一帶,就將中日交惡的源頭推向前任,而轉移了自己在沒有上臺前是中日關係交惡的推手之一,上臺之後,不但沒有對緩和中日關係盡心盡力,反而將中日衝突推向戰爭的邊緣。

  “我委託他帶了一封親筆信。中國方面認為兩國之間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希望雙方能夠展開對話。”這句話顯然已經超出了“愛面子”本身,其意思明確表達的是,不是他要主動給中國寫那一封信,而是中國認為中日之間有問題,是中國主動洗碗雙方展開對話,自己一副被動和無所謂的嘴臉躍然紙上。大有,“中國要對話,我們就給他們對話”的意思。虛偽和卑鄙得令人髮指。

  報道原文:“在提及‘山口表示應該考慮在釣魚島附近空域建立雙方的空中規避機制’時,安倍則聲稱:‘我很理解山口的心情,他是擔心兩國會發生不測的事態。但是,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領空,自衛隊的戰鬥機是飛入還是不飛入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事情。至於中國飛機飛入,那是侵犯日本的領空。對於侵犯領空的事,我們將按照國際法的原則進行處理。’”

  點評分析:這段講話,就等於否認了山口那津男最有可能成為釣魚島問題突破的公開試探,日本方面同意的可能。是安倍正面證實,山口那些發言僅僅代表自己的良好意願,不是自己和日本政府的想法。並挑釁性地再次公開中國飛機進入釣魚島空域的日本好不手軟的立場。如果安倍晉三還有一點點和解的誠意的或者雙方軍機都不進入該空域的話,即便為了不激怒本國國民,也還有很多不帶有挑釁性的表述方式。這種表述凸顯了安倍對中日和解的沒有誠意和傲慢。安倍晉三如果一直堅持“自衛隊戰機進不進釣魚島是我們的事”,而中國也堅持釣魚島是中國的領空“解放軍戰機進不進釣魚島是我們的事,何時打擊日本進入中國領空的飛機,自然也是中國的事”,那還談判什麼?直接準備開戰不久得了?

  報道原文:在談到今後的中日關係應該如何發展時,安倍強調:中日關係對於日本來説,是十分重要的關係,維護兩國的友好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但釣魚島不是兩國討論的問題。兩個國家國境相連,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現在,兩國的經濟已經到了想斷也斷不開的境地,相互之間需要認識到這種關係的重要性,並予以認真對待。

  點評分析:安倍這段話,儘管有自己方面認識到中日關係密不可分的成分,但更多地,似乎讓中方更加要認識到這一點。結合下文來看就更明顯。

  報道原文:安倍還説,雖然在一些問題上兩國各自擁有主張,也會出現國家利益之間的衝突,但是,不能因為一個問題而讓兩國的全部交流關係停止,這不符合戰略互惠關係的原則。希望兩國關係能夠回到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上。

  點評分析:按照安倍的意思,即便釣魚島問題日本不做任何退步,衝突繼續,兩國的其他關係也應該全面正常進行。這種得了便宜賣乖的事情,誰都樂意做。

  報道原文:談到中日經濟合作問題時,安倍表示:“因為有日本的投資,有許多中國人獲得了就業的機會,一些只有日本才能生産的半成品出口到中國,在中國完成最後生産,出口到世界,促進了中國的貿易;當然,日本出口中國,投資中國也獲得了利益。所以,兩國必須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尋求對話來解決問題。”

  點評分析:安倍的意思是,日本的企業養活了很多中國人,中國在許多方面離不開日本。日本在出口中獲益反而成了次要的。拋開問題的源頭,僅僅希望經濟貿易正常。這是才是安倍真實的想法。安倍大概忽略了,日本在中國設廠儘管暫時養活了很多人,但很多産品已經不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汽車和食品以及其他國家都不讓其落地的高污染的化工原料及造紙等産業,中國如果不飲鴆止渴引進這些投資,也許能夠養活更多人,在無可替代的産品方面,日本核心技術一直不肯移交,如果中國有點志氣,獨立開發,也未必能夠落到今天這種抵制日貨,卻抵制不了的尷尬地步。比如照相機、攝影機,即便要用差一點的國産品牌,都沒有。這恰恰是日本産品長期大量佔有中國市場養成中國人的惰性造成的。

  結語:上述點評分析是基於網路公開的資訊,筆者更希望有能夠看到境外網站並恰好又精通日語的人,能夠指出報道中的不完整和翻譯的不夠精確,我更願意筆者的點評是斷章取義,只要能夠證明,安倍在緩解中日關係過程中,確實有誠意。但這之前,本人更願意認為,安倍對和解中日衝突遠遠沒有準備好,還有很多功課需要做。在其拿出誠意之前,不能對其抱有幻想。按照美日當前的政治生態,這是一場“膽小鬼遊戲”,其強硬不會超過美日三個月的“百日新政”。中國只有堅持強硬的路線,才會贏得真正的尊重。 (台灣網網友 畢殿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