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90歲以上老人看病免費”成笑話

時間:2012-10-15 14:14   來源:台灣網

  北京市在優先保障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殘疾人、孤殘兒童、優撫群體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基礎上,將逐步擴大社會福利覆蓋範圍。例如醫保自付部分全報銷的政策,90歲以上老人醫保自付藥費有望100%報銷。(10月13日《北京日報》) 

  一石激起千層浪。90歲以上老人看病免費一齣,熱議如潮,甚至有人調侃:90歲以上老人可免費上大學,可在非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可在北京買車不用搖號;可宣佈100歲老人免費登泰山,110歲老人放寬生3胎政策,120歲老人可分配住房……網友們的尖銳批評和諷刺,劍指“90歲”這道高門檻。我認為,可理解北京市為老人謀福利的初衷,但請別讓90歲這道檻是成為一道坎,更不能讓“90歲以上老人看病免費”成另類笑話。可不可以再降低下年齡如到80歲,讓更多的老人享受醫療福利? 

  去年,北京提出“市民90歲以上免費看病”。如今,又改成“90歲以上”,提前了5歲,固然進步了點讓步了點,也讓享受免費醫療的老人由430余人增到5000多人,可5歲的跨越總讓人感覺還不夠給力,期盼再向前延伸一些。首先,我們已步入老齡化社會,60周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3億人,佔總人口的11%,預計2020年將佔17%,2050年將佔到31%。因此,體現對更多老人關懷,總比“年齡歧視”好。因為,90歲以上老人數和60歲以上比,終是少數。尤其,北京市老齡協會有關負責人稱,衛生部門發佈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80歲。換言之,平均是80歲,90歲顯然是平均數之上的寥寥。 

  其次,有學者指出,60歲的老人比90歲以上老人無疑更有理由免費,理由是,同樣的疾病前者只需花較少的錢就能治愈或緩解,而且治愈或緩解後活的時間更長。看病越早,病自然會越容易治,這可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再者,既然北京已決定在2015年前,將領取100元高齡津貼的年齡門檻,從90歲下調至80歲,這也意味著只要市民超過平均期望壽命,就能領取高齡津貼。那麼,看病免費也與時俱進由“90歲以上”調到“80歲以上”,何妨?反正,都是對平均壽命以上老人謀福利,有何不可? 

  當然,我們也理解北京市的苦衷,畢竟目前北京90周歲以上老人共2.2萬名,80周歲以上老人則有35萬名。為此,每年市財政將增加數億元支出。若改成“80以上”,就意味著政府要肩負更大壓力,要掏更多的錢,可是,適當為老年人的醫療買單,不正是政府應該做的嗎?  

  沒有一個公眾,願將“90歲以上”看成是一種面子工程,可卻總讓人咂摸出一種“渴望不可及”的意味——因為,要想享受到這個福利,光活過平均的80歲還不行,必須更加加油好好活著,努力拼到90歲。 (台灣網網友 姜春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