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師範生如何與國家夢想“同等重量”

時間:2011-10-12 16:50   來源:台灣網

  今年秋,全國首屆10597名免費師範生走出校園,陸續走上三尺講臺。他們中,90﹪以上去了基礎教育還很薄弱的中西部任教,39﹪進入縣鎮及以下中小學。但也有一些畢業生,對回到中西部有些無奈,對執教基層心有抵觸甚至違約,10個省區竟無一人在農村執教;並開始造成一方面農村師資“不解渴”,一方面部分免費師範生不願下去、留不住的尷尬局面。(人民日報9月28日)

  2007年,國務院決定在教育部6所直屬師範大學重啟師範生免費教育,旨在為國家培養造就大批優秀教師和教育家奠定基礎。然而,當這首批萬名試點人才播撒到全國各地即將發揮“光和熱”的時候,現實情況並未按照國家4年前設計的那麼完美,有些畢業生似乎也偏離了當初高考填報志願時的雄心壯志。

  “教師肩負著開啟民智、傳承文明的神聖使命,承載著千萬家庭的夢想和希望。”今年6月17日,在北師大首屆免費師範生畢業典禮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説,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就是向全社會發出重視師範教育的強烈信號,吸引最優秀、最有才華的學生做教師,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終身做教育工作者;就是要進一步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師成為最受尊重、最令人羨慕的職業。

  這項利國惠民的政策,從國家和全社會的層面來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極其有價值的一件國家大事;從當年一名高中生的個人夢想來看,也是倍受鼓舞振奮人心的。然而,物換星移現實易變,諸多現實難以操作性的因素,都會讓這項政策引來許多質疑和口水,其實主要根節點還是在這些免費師範生自己心目中,在他們個人志向和國家夢想的平衡上。

  農村基層執教兩三年可謂短暫一時,終身握教鞭站三尺講臺卻並非易事。因此,作為在這項政策中享受了“免費大餐”的主力——農村學子來説,在現有的諸多社會背景和複雜環境下,或許他們真的玩不起這樣的“蹺蹺板”,一旦下去了“上不來”——這樣的人生風險,誰來為他們規避和保護,誰來為他們埋單和負責?

  其實,這是一項國家層面的系統人才培養大工程,但具體落實都在基層農村,而且是一項長遠大戰略,短時期內根本看不到什麼顯著效果,和發展經濟等“立竿見影”的産業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需要在國家層面來為這一重點人才集群,專門制定一套“現實有效、長遠可靠”、“培養、再培養”的終身保障制度和國家中長期規劃法案。比如,深化國家基層基礎教育制度改革,確保每一名剛畢業上崗的新教師都能“勞有所得,教有所樂”、“幹得好,呆得久”;讓他們都能擁有豐厚穩定的薪資待遇,崇高且備受尊重的社會地位;讓他們都能始終相信並堅信人民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就是自己一輩子最高的榮耀等等。

  免費師範生不是一塊“國家上、個人下”或“個人虧、國家盈”的“蹺蹺板”,而是一架國家教育人才培養的戰略天平,當免費師範生個人最初的夢想、現實的執著和終身的人生目標等微元素相加後,與國家夢想“同等重量”、“同等重要”時,優秀教師和教育家就會層出不窮,中國那麼多的教育問題就會一個一個銷聲匿跡。(台灣網網友:諶江平)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