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不能只有應節的圍觀和問候

時間:2012-09-10 09:54   來源:紅網

  不知是教師節趕上了新學年的開始,還是新學年的開始趕上了教師節,近年來的九月前後,總是有很多關於教育和教師的話題。也看得出,這些扎堆的話題都直指“教育公平”,然而這些話題,大多只是應節的圍觀和問候,且是三分鐘熱度,後續力度不大,年復一年也沒産生多少實質性的影響。

  在關於首屆中國貧困地區小學校長論壇的報道中,寫到來自貴州赫章的校長郭昌舉嘆氣感慨:“我們村離縣城至少差20年,縣城離北京又差了50年。”面對這個校長的感慨,很多人都隨之感慨,並沒有誰給出縮小差距的辦法。

  開學了,湖北麻城順河鎮3000多孩子自帶課桌上學,有位送孫女報名的老爺爺甚至動情地説:“希望在活著的時候,能看到孩子們不再扛著課桌去上學。”面對這個無奈的説法,我們也只能問一句“在改革發展不斷推進的三十年,為何這樣的事能在幾代人身上重復發生”。

  黑龍江東興鎮五一村小學西二屯下伸點教師劉效忠,三十二年中每當有學生因沒錢要輟學的時候,他都主動墊交學費。他本可以選擇更好的工作,卻站在山村學校的三尺講臺上不離不棄。這樣的教師入選央視近期尋找的“最美鄉村教師”。善美,是可以肯定的,但為何三十二年來當地要讓工資本就微薄的他為學生墊交學費?

  廣東省政府日前發佈的《關於全面實施“強師工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意見》表態:“努力實現教師平均工資水準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準,農村教師平均工資水準不低於或高於城鎮教師平均工資水準的目標。”這個算是比較具有實際意義的,但是地方財政收入水準的不均衡(廣東的領導也曾指出“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使得“平均”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這樣的表態很大程度上只能寄望于地方政府的“努力”。且年初不“表態”以讓各地做好投入預算,這時才出臺也實在有“應節”之意。

  “教育公平”,談了那麼多年,也努力了那麼多年,之所以還感慨,還圍觀,還議論,是因為“教育公平”並沒有真正實現,連“相對的公平”都沒有底氣讓人去信服,20年、50年的差距和落後地區的教師“生態”與感受是擺在那裏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喊了很多年,之所以至今還是讓人感到蒼白無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育投入不是一項顯性投入,其收效或許是百年都未必能顯現,很多人都不願意去投入,有政績焦慮的就更不願意去投入。以致于還有很多地方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還是很窮,還有很多孩子的學習條件依然艱苦,還有很多教師生活條件依然艱苦。

  當基本的生活條件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的時候,他們更需要“人本”的關懷。我們不能每到這個時候,都只是應節性地圍觀教師群體,圍觀教育現狀。雖然圍觀可能有助於推動教育公平,問候能給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慰藉,但如果一些地方政府的職能繼續缺位下去,發展教育的目光繼續短視下去,只熱衷於宣揚“吃苦耐勞”的老師,而不切實改善教育環境,加大教育投入,推進教育公平,那麼,每年教師節那句“向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將會永遠那麼的蒼白。所謂的“強師工程”、“科教興國”的道路也將更漫長。(謝廣鋒)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