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救人事件看企業責任

時間:2012-06-14 15:50   來源:台灣網

  今日聽聞一則消息:一名女性乘客在莆田車站暈倒了,福州車務段、莆田車站領導接到彙報後立即啟動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車站站長、書記一起帶著擔架和急救藥品趕到站臺,客運主任在車站口引導,莆田車站工作人員將該女士抬上了擔架,送到車站口,等待120急救醫生。幸好救治及時,使得該女士病情得到極大緩解。 

  出門在外,意外在所難免,尤其在火車站,各種突發事件都可能發生。這次莆田車站緊急救助急病旅客使得急病旅客轉危為安,完美的展現了車站在應對突發事件上的能力。領導在接到彙報後能夠當機立斷做出預案,站長、書記、主任及工作人員等都能夠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應急設備和藥品很齊全,從領導到工作人員能夠配合良好來處理突發事件。一系列行為都讓人覺得莆田車站是個很有安全感的地方。
 
  人在陌生的地方總是很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火車站——一個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來去匆匆的地方。在這樣一個地方,最需要的就是溫暖。還記得曾經自己一個人出遠門,弱小的身體扛著那個笨重的行李箱,很無助從候車室到站臺,再到火車上。走在身邊的大多也是跟自己一樣拿著很多東西的旅客,那個時候幫我把行李箱從站臺搬到列車上,再放到列車行李架上的是工作人員。所以在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特別想説:車站的工作人員,你們辛苦了!你們的幫助,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讓我們旅客感到無比的溫馨。你們的態度直接關係到人們對鐵路的看法和鐵路的形象。 

  俗話説:顧客就是上帝,旅客就是鐵路企業的“上帝”。作為大型服務企業,服務品質就是衡量這個企業的標準。而旅客能看到的服務就是車站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我想,這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具有的素質。莆田車站在這次應對突發事件上就做的很好。如果每個車站都能保證服務品質,做到“待旅客如親人”,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財産安全的話,鐵路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一定會有所改變的。 (台灣網網友:蔣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