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文音樂滋潤心靈

時間:2012-06-28 10:39   來源:人民日報

  音樂對人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具有獨特影響。人文音樂更是蘊涵著豐富的生命哲理、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在潛移默化中激勵人、鼓舞人,還與社會發展産生相互積極的影響。

  人文音樂有助於凝聚社會精神。音樂活動實際上是一種社會活動,人文音樂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精神文化。人在勞動中總結、概括、創造了音樂,使音樂藝術從原始萌芽狀態不斷發展成為人類精神文化産品。人文音樂的民族性體現了音樂來自民族的生活和歷史,脫離不了民族的精神特點。特別是民歌,更是鮮明地反映了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思想感情等。從根本上説,人類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決定了人文音樂的發展,但人文音樂的發展也會反過來對社會生産力發展産生促進作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人文音樂文化活動貼近人們的實際生活,能夠對人們産生一系列的影響,並在一定範圍內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群體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增強民族凝聚力。  

  人文音樂有利於培育健康人格。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人文音樂教育既利於傳承民族精神文化,又有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我國古代社會,音樂教育佔有重要地位。孔子認為音樂具有極強的教化功能,在《論語》中有“興于詩,立於禮,成于樂”的説法。一個人通過學習詩,在內心修養、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養和陶冶,通過學習禮使行為修養、人際交流等方面得到培養和陶冶,然後再通過“樂”的教化,將前面的學習有機融合,使人外在修養與內在修養融為一體。通過“樂”的教化功能,使人修養成一個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音樂素養的提高可以平衡人的左右大腦,開發想像力和創造思維。人們在對音樂審美中能夠培養出積極健康的人格,實現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

  人文音樂可以協調人際關係。音樂是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我國音樂家冼星海曾指出,“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由於人文音樂與人的生活有著直接的、密切的聯繫,對人的情緒有著強烈的激發作用,可以提供給人有教養的娛樂、有文化的休息,對人的生理、感情以及行為舉止等方面産生有益的影響,因而音樂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道德、情操、精神品質的熏陶,發揮對人的啟迪感化作用。人文音樂中美妙的旋律、輕鬆的節奏、悅耳的音色可以讓人身心愉悅、心境良好。人們在音樂活動中容易産生情感上的溝通和聯繫,最終在契合中增進友誼。所以,優美的人文音樂可以有效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 

  人文音樂體現時代精神。音樂如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一樣,是社會現實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於社會現實。人文音樂的形式和內涵都必然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發展變化。實際上,每一個時代都要求音樂體現這個時代的精神,適應社會的需要,並且對社會生活起積極作用。優秀的音樂作品在創作中都體現了所處時代的精神。比如貝多芬的交響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等。作為現代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音樂與社會發展應保持契合,讓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人們潛移默化地得到音樂的啟示。當今時代,人類文明快速發展,音樂元素也複雜多樣。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地觀察、審視,有意識地讓音樂體現出積極的社會價值觀念。要把生活融入音樂,用音樂去表達生活、反映生活,又要讓音樂引導社會思潮,為社會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發揮作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