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避兩岸議題?“大一中架構”實質為何?(5/26—6/8)

時間:2014-06-09 07:19   來源:台灣網

  近兩周,蔡英文回鍋擔任民進黨主席,兩岸政策成了她的最大挑戰與外界最關注的焦點。此外,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若上演新北市長朱立倫與蔡英文的“英倫大戰”,會呈現怎樣勢均力敵的局面;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領軍藍綠前政務官倡議以“大一中架構”定位兩岸關係,也都成為島內熱議之事。

  蔡英文避兩岸議題?

  蔡英文重任民進黨主席,兩岸議題如何繼續備受關注。5月28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在臺灣“立法院”付委復議案時,仍被民進黨與臺聯黨黨團聯手以變更議程方式阻撓,再次無法進入初審程式。島內輿論認為這顯示出民進黨在處理兩岸問題上毫無誠意。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4日發表評論説,蔡英文回鍋擔任民進黨主席,兩岸政策成了她最大挑戰,當然她不會認為有必要急著提出新而具體的兩岸政策,因為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對此沒有迫切要求。尤其對以激進“反中”為主流的民進黨而言,確也無力在幾個月內就發佈有效可行的兩岸政策。所以,他們更不樂見馬英九持續推進兩岸關係以增加臺灣的“和平紅利”,所以不斷用霸佔“立法院”主席臺的無理方式來阻撓兩岸協商監督條例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查。可見兩岸良性互動雖遭民進黨與“獨”派媒體極力抹紅抹黑,但確是國民黨執政下的關鍵性政績。

  臺灣《中國時報》4日説,蔡英文安排吳釗燮接掌民進黨秘書長,意味兩岸政策將延續“從世界走向中國”邏輯,重點擺在對美關係;民共問題則會堅持“立場不動、政策微調”。換言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並無躍進的可能。隨著2016逼近,馬當局勢必傾力讓國際相信,唯有國民黨能維持臺海穩定,蔡英文若不能在兩岸政策上有具體作為,一旦失去美方支援,勢必撲空。蔡英文無意把雞蛋全放在大陸,卻可能因為籌碼全押在美國,而陷入兩頭空險境。

  “英倫大戰”即將上演?

  蔡英文就任民進黨主席,成為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最炙手可熱的人選。國民黨將會派誰出戰?臺灣媒體新近民調發現,若由新北市長朱立倫對陣蔡英文,“英倫大戰”將會呈現勢均力敵的局面。

  人民日報海外版6月3日撰文指出,今年底,被稱為“大選”前哨戰的“五都選舉”即將開打。朱立倫身為新北市長,是否謀求連任,關係到2016佈局,因而在島內備受關注。連續兩周來,均有媒體爆料指朱立倫將在近期內宣佈棄選新北市長連任,甚至轉任“行政院長”以佈局2016。但朱立倫對此回應説,所有的民調只是一個參考,“單單今天就有3份民調,但我們最關心的仍是市政工作。”島內媒體援引親朱人士的話説,朱要到6月下旬才會表態,而讓他慎思的原因,其一是接棒人選能否守住新北市,其二則要多觀察蔡英文,對新北選戰有無新想法。

  “大一中架構”實為變相“臺獨”?

  5月27日,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領軍藍綠前政務官提出“處理兩岸問題5原則”,倡議以“大一中架構”定位兩岸關係,兩岸共組一個“不完整的國際法人”,作為現階段的過渡方案。該主張在島內外引起熱議。

  大陸學者胡本良6月5日撰文指出,這份宣言的積極意義在於綠營開始以“一中”為出發點來定位兩岸關係,但可惜雖然打著“一中”旗號,卻處處透露“臺獨”意涵,根本就是以“一中”之名行“臺獨”之實,而且有可能成為綠營操弄兩岸路線調整的工具,不排除蔡英文將來或明或暗地支援“大一中架構”,以表現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已經做出調整。而“大一中架構”比所謂的“臺灣共識”更具欺騙性和迷惑性,這種“沒有臺獨的臺獨”將為兩岸關係增添新的困擾。

  人民日報海外版6月3日發表學者文章指出,“大一中架構”無法取代“一中框架”。“一中框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的最新發展,是大陸在處理臺灣問題的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重要論述。它既蘊含“一中原則”的原則性,也具有尊重現實、務實靈活的包容性。要打破兩岸目前的僵局,安然渡過“深水區”,需要兩岸更廣泛的交流,更真誠的合作;也需要更多有識之士集思廣益,獻計獻策;更需要兩岸共同維護好“一個中國框架”,共同築牢這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石。舍此之外,別無他途。(台灣網 趙靜)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