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升言論不著調 呂秀蓮考驗蔡英文(5/12—18)

時間:2014-05-20 08:43   來源:台灣網

  上周,臺灣音樂人陳升表示反服貿,並希望陸客不要再來了,引發兩岸社會熱議;美國官方近期首次針對“棄臺論”表達立場,有著怎樣的意涵?民進黨最早表達有意競逐臺北市市長的呂秀蓮退出初選,是在考驗蔡英文?

  陳升話不著調?

  臺灣老牌歌手陳升一番“陸客真的不好再來了”、“等你們上廁所會關門時我再跟你談統一”的言論,招來或溫和或麻辣的質疑與批評。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指出,這種言論極為不妥,既是在貶人,更是在自貶臺灣。兩岸之間最不需要的就是仇視的情緒,因為這是兩岸和平最危險的破壞因子。陳升自認為自己已“把臺灣市場做得很大,我不缺錢,你就拿我沒轍了。”這一心理何其自私。散播仇恨病毒,卻不管未來它可能對兩岸的不利影響,對臺商可能的危害。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小鼻子小眼睛的言論,真的是對臺灣人的侮辱。

  香港《大公報》發文指出,眼下的臺灣,小清新的文藝范兒只是不熟悉臺灣的文藝青年心中仰慕的一個倒影,更多的時候臺灣社會也陷在物價上漲、貧富差距擴大、青年人無法就業、食品安全問題倍出、政黨鬥爭氾濫的現實下。以往高傲的港臺和被矮化的內地在角色地位上已經驀然轉變。陳升言辭中對大陸的排斥和鄙夷,代表了小部分臺灣民眾“不要服貿不要發展”、“老死不相往來”的“孤島情緒”,這不僅讓自己惹禍上身招致非議,更讓兩岸的隔閡越來越嚴重,讓對立情緒更消極地傳播。

  美國否定“棄臺論”?

  據臺媒報道,美國最近針對“棄臺論”邀請臺灣方面官員會商,具體內容未向外透露,但根據“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的説法,美國政府否定“棄臺論”。報道説,這是美國官方近期首次針對“棄臺論”表達立場。

  對此,人民日報海外版15日發文指出,薄瑞光無疑代表了美國國內最新的“挺臺”聲音,似乎是給島內某些惴惴不安的政客們送上一顆定心丸。但事實上,作為長期以來制衡中國大陸的一個有力工具,臺灣處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一個關鍵環節,其作用只會增強,不會削弱,更不會“棄臺”。

  美國插手臺灣問題,既不是要幫助臺灣謀利益,也不是要無條件為它提供保護,而是出於自身地緣戰略的需要,謀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大利益,所以它不可能對海峽兩岸任何一方的利益給予充分考慮。當前,美國對兩岸關係的政策十分明確,就是要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戰不和”狀態,一方面用臺灣來牽制大陸,另一方面又利用大陸來制約臺灣,在兩岸之間奉行“雙軌”政策,試圖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

  呂秀蓮考驗蔡英文?

  呂秀蓮在民進黨臺北市長初選前夕宣佈退出,理由是“不願與非民進黨籍的人選一同進行民調”,並強調“保留參選權”。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2日指出,呂秀蓮認為民進黨中央擅自改變選舉遊戲規則既不公平且有失黨格,因此不願加入初選。無論過去外界對呂秀蓮的印象或評價如何,必須要説,跟那些鄉願且為了選舉、不顧羞恥的民進黨人比較起來,呂秀蓮這次的表現真可説是讓人眼睛一亮;她快人快語,一句話點破民進黨的格調與黨性。

  香港中評社12日指出,呂秀蓮的動作退可攻、進可守,民進黨屆時若禮讓無黨籍的柯文哲,未推出臺北市人選,呂跳出來參選的可能性很大。呂秀蓮的動作,考驗的不是制訂遊戲規則的現任黨主席蘇貞昌,而是下任黨主席蔡英文了。一旦蔡英文上任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臺北市長初選的問題,迎面而來的挑戰可不輕鬆。(趙靜)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