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濃濃年味體現同根同源

2023-01-25 17: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玉兔降祥瑞,兩岸萬家歡。經歷了三年疫情困擾的兩岸同胞,共同迎來了癸卯新春。長期以來,兩岸迎新春、賀新歲的風俗習慣、心情期盼基本相同,充分體現出兩岸同胞本是同根同源,對中華傳統節慶有著與生俱來的認同和滿載情感的基因。

  中國大地幅員遼闊,東南西北中各地的生活習慣和傳統節慶風俗,未必完全相同,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但兩岸寫春聯、貼春聯(南方地區稱作“揮春”),用紅紙寫成對聯、單句、單字的吉祥和祝福語,以迎接新春到來的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至今在兩岸的千家萬戶隨處可見。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為迎接兔年來臨,也如往年般揮毫寫春聯,寫下了“虎嘯生威千山過,兔躍引暖萬木春”的句子,期盼兩岸交流回暖回春。

  而吃年夜飯(也稱“團年飯”),更是兩岸民眾在新春前夕的重頭戲,對一家人來説是最重要的一頓團圓餐聚。離家在外工作的民眾,除了部分因繼續堅守工作崗位而沒法回家過年,大部分人只要條件許可就一定會趕回家吃年夜飯,享受闔家團圓歡樂的時光。趕回家吃年夜飯的心情,兩岸民眾完全一致。

  臺灣同胞在今年春節前,之所以向民進黨當局提出全面恢復“小三通”的強烈訴求,原因之一就是身處大陸經商、工作的臺灣民眾歸心似箭,希望以最便捷、省時的方式回到寶島與家人團聚,一起開開心心準備年夜飯。可惜的是,民進黨當局為這次恢復的“小三通”設置了諸多限制,遠遠不能滿足臺胞的需求。持續、全面恢復“小三通”,能隨時便捷往返兩地,肯定是臺灣民眾在兔年的一個重要願望。

  基於種種原因留在大陸過春節的臺胞,國臺辦和各省市臺辦,以及海協會、臺聯等眾多部門和機構,除了以不同形式送上新春美好祝福,也通過不同形式與臺胞歡聚一堂共迎佳節,一起寫春聯、包餃子、賞民樂、話家常,並深入了臺胞在大陸生活狀況和新年期盼......形式多樣,初心如一,都是為了向身處大陸的臺胞送上“家”的溫暖。

  大陸向臺胞送上的一句句貼心問候,一樁樁的暖意行動,無不體現著兩岸一家親,中華民族是一個最溫馨的大家庭。臺胞無論在大陸何處均可感受融融春意、濃濃年味。

  事實上,春節期間萬家團圓、共用天倫,走親訪友、互致祝福,都折射出中華傳統文明講求大團結、大融合,攜手共建美好未來的價值追求。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今年大年初一晚上,廈門、金門兩地以“玉兔獻祥瑞 ,兩岸共此時”為主題,同放絢麗焰火,互相傳遞新春祝福,不僅推升了兩岸的春節氣氛,增添了年味,更綻放出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與民族特性。任何力量均不能否認和抹掉兩岸彼此共同擁有的文化和生物基因。

  在兔年裏,我們應該更好地發揮包括傳統節慶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紐帶作用,加強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全面性,讓兩岸在高度融合的基礎上,迎來一個又一個更加美好的新春。(文/劉紅,審校/王博偉)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