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磅評論之二:前世今生,期待《富春山居圖》真正早日實現“山水合璧”

2021-06-01 10: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題記】

  十年合一卷,兩岸話團圓。今年是《富春山居圖》合璧十週年,事實證明,兩岸融合發展大勢不可逆,兩岸同胞走親走近不可擋;兩岸同胞感情無懼分裂勢力干擾阻礙;兩岸融合發展前景愈發可期。台灣網將全程參與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指導,在浙江舉辦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十週年紀念會及相關配套活動,並推出系列重磅評論,此為第二篇。

  10年前,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一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

  《富春山居圖》這幅傳世名畫,自從被焚裂為《剩山圖》與《無用師卷》兩段後,至此實現了最隆重的一次重逢。

  當時,距它的誕生已有660多年,被焚斷後360多年,分藏海峽兩岸也有60多年。

  10年後,202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圖》合璧十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在杭州舉辦,再次受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熱切關注。因為,從10年前的那場合璧展出開始,這幅畫就不僅僅是一件藝術珍品,同時成為兩岸相連的一個文化象徵。

  在臺北與杭州相隔10年分別舉辦的這兩場文化盛事背後,不僅凝聚著參與者、促成者的積極努力和美好祝願,也寄託著更多民眾“兩岸合一”的殷殷期望。

  由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創作的《富春山居圖》,約完成于1350年,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作。該畫在明朝末年後不幸因火焚而斷為兩段,經修補後前段稱《剩山圖》,輾轉流落民間後,于1956年落戶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原藏于北京故宮,半個多世紀前隨故宮南遷文物一起輾轉到了臺灣,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次《富春山居圖》合璧十週年紀念會,作為今年以來首個大型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主題為“畫合夢圓”。而我們相信,從“山水夢圓”到“兩岸夢圓”,是紀念這幅傳世名畫“合璧”的最大意義所在。

  首先,這幅傳奇作品的命運,恰恰可以與兩岸關係作一個對照。

  《富春山居圖》本是一幅畫,卻被人為地隔絕分開;如同兩岸原本是一家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此外,這幅畫之所以有“合璧”之説,歸根到底在於《剩山圖》與《無用師卷》原本就是一幅作品;這就如同現在的兩岸雖然暫時分隔,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從未改變。

  10年前,《富春山居圖》在兩岸的共同推動下,短暫地“合璧”了一次,成為文化界的一場盛事;而兩岸分隔了幾十年的骨肉同胞,也在期盼著真正的團圓。

  其次,《富春山居圖》能夠“合璧”,是因為兩岸有共同的中華文化記憶。這是根深蒂固融化在兩岸同胞血脈裏的心靈認同,不會因為島內的“臺獨”勢力挑撥而改變。

  最近30年來,島內“臺獨”勢力大搞“去中國化”,篡改歷史,限縮兩岸交流,妄圖自斷中國文化的根脈,毒害臺灣民眾,將臺灣年輕人洗腦成所謂的“天然獨”。

  然而通過合璧十週年紀念活動,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文化依舊是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和心靈歸屬,兩岸人民血脈同根、文化同源,鐵的事實是“臺獨”用謊言掩蓋不了的。

  《富春山居圖》的“合璧”,是兩岸有識之士在傳承中華文明的共同使命的感召下,對文化藝術史上一樁缺憾的補救;同時也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交流融合作出了積極貢獻。

  相信這樣的活動,會讓更多的兩岸同胞加深了解中華文化的輝煌燦爛與博大精深,增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自覺肩負起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

  第三,名畫“合璧”是中華文化之福,而兩岸“合璧”則是中華民族之福。

  《富春山居圖》自問世以來,雖然命運多舛,歷經戰亂、盜賣、火燒等劫難,但仍然能夠流傳至今,得益於歷代有責任感的收藏機構與收藏者的悉心呵護,最終才能實現“合璧”。

  同樣道理,當前兩岸關係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波折,但中華文化兼收並蓄,代代相傳;中華民族智慧勇敢,生生不息,雖幾經曲折浮沉而依舊能夠浴火重生,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相信兩岸中國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們相信,在中華文化聯結之下,兩岸定會最終實現完全統一,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績。到那時,江山無缺,同胞團圓,《富春山居圖》才能夠真正早日實現“山水合璧”。(文/石葦)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