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博眼球時酸大陸"窮",被"斷交"後怨大陸"富",臺灣綠營滿嘴跑火車

2019-09-20 08: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212期】 

  2019年9月16號對蔡英文來説肯定是個特別難忘的日子。在一天之內,相繼經歷了藍營郭董拒參選,綠營呂秀蓮要參選的“政治競合遊戲”,以及索羅門群島與蔡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係”後,蔡英文的心情究竟有多灰敗沉重?當天夜裏究竟是輾轉反側還是噩夢連連?想必只有自己知道。更要命的是,這一切也許只是蔡英文政權接下來一系列噩夢的開始……

  但儘管如此,即便面對綠色政權如此危機的形勢,島內綠營人士仍然可以將這一切強行解讀為:“郭臺銘等於是幫了小英”。為什麼?首先,蔡英文當局再度“被斷交”,如此大事第二天愣沒登上島內媒體的新聞頭條。回憶16號當晚,蔡英文是大約七點半的時候,陰沉著臉召開的“斷交”記者會。核心意思無非兩個:表達委屈不服、造謠污衊大陸,什麼“金錢外交”、“政治打壓”云云。不得不説,上任3年半第6次“被分手”,以至於蔡當局開這種“斷交”記者會,都已經開出套路、開出經驗來了。比如講話的內容、主旨,無非就是固定的幾層意思,每次發言稿都不用大改,稍微調換增補些細節、事態進展,把上回的國名一換,這回用完了模板留著,下回再被“斷交”之後改個國名還能繼續用。再比如,講話時的神態、表情、語調,那是“故作鎮定之中藏著怨毒挑唆”,“陰鬱悲憤之下透著執拗不服”。畢竟,已經歷6次了,這一套早已演繹得駕輕就熟。

  不得不説,從蔡英文們的類似聲明中,總是可以洞悉出臺灣綠營、綠媒以及整個週邊組織的思維是多麼“奇特”。比如,他們對於大陸在經濟發展、經濟實力方面的認知,就極度地飄忽搖擺、紊亂沒譜。需要散佈特定政治論調,帶風向、博眼球的時候,就宣揚大陸“窮”,那裏的人吃不起茶葉蛋,吃不起榨菜,買豬肉都得憑身份證限量供應;一到被“斷交”的時候,他們口中的大陸就立馬有錢了,可以大把大把往出撒。

  説到“撒錢”、“金錢外交”,索羅門當地媒體在16號,也就是索羅門群島決定與蔡當局“斷交”當天的稍早時候曾發出消息,指該國正準備驅逐蔡當局駐索羅門的這所謂的“大使”,原因是該“大使”干預索羅門內政。

  報道説,上周1名索羅門資深政府官員,被控向支援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內閣成員、國會議員遊説,要他們轉向支援臺灣。隨後,2名國會議員直接找到該國總理,當面給總理展示這名官員傳給他們的私人資訊。資訊上説得明白,如果他們轉而支援臺灣,每人將會額外獲得100萬美元。總理聞言召見了所謂的“臺灣大使”,指出“臺灣正在干預所羅門的內政”,該國司法部門於是開始為驅逐所謂的臺灣“大使”做準備。再後來的事大家都清楚了,蔡當局還派了個外事高官,16號緊急趕往所羅門做“最後掙扎”。結果人剛下飛機,索羅門內閣的表決結果基本上已經出來了,27比0,跟蔡當局“斷交”。這下倒是省事了,無論索羅門方面是否驅逐,所謂的“臺灣大使”都得卷鋪蓋走人,至於這“每人100萬美元”究竟怎麼回事,也就沒人深究,不了了之了。

  説起索羅門群島,確實有點不為人所熟知。該國位於大洋洲,人口約60多萬,是標準的最不發達國家。此次被索羅門“斷交”前後,惱羞成怒的蔡當局將發泄的重點,放在了抹黑中國大陸外交政策,在國際間離間生事上。比如這位差點被人攆走的所謂“大使”,張口閉口就是什麼“債務陷阱”云云。但試問,假使真如蔡當局所言,那數十年來,為什麼還有如此眾多的國家,與中國結下不變的友誼,且不斷升級互利合作?為什麼就連沒有建交的國家,都在排著隊等著與中國建交?為什麼每逢聯大表決等一系列重大時刻,與中國堅定站在一起,給與中國最大支援的,始終是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朋友?

  同那些與中國建交,並在長期交流合作中不斷擺脫貧困的國家最初時一樣,索羅門群島可謂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但越不發達越需要發展。相較于臺灣當局為其所謂“友邦”人民,提供的“養豬”、“養蜂”這種層次的援助,能有機會參與“一帶一路”,真正實現改變,走入現代化,在國際合作中逐步自立自強、加速發展,這對不發達國家而言是何其迫切的需求、寶貴的機遇。更何況,作為國家的領導者,該國的首腦政要,也同樣肩負著對國家、人民的責任,需不斷踐行如何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第一要務。人家基於國家利益、百姓福祉做出正確、正常的選擇,只因沒符合你臺灣蔡當局的政治利益、選舉利益,就該被你明一句暗一句地諷刺、揶揄,遭你拐彎抹角地數落“見利忘義”嗎?

  在被“斷交”之前,蔡當局總是以與索羅門群島擁有30多年的“邦誼”而誇耀自詡、自我打氣。誠然,臺灣當局與索羅門群島于1983年建立關係,也就是在蔣經國時期。但那時,無論是臺灣執政當局還是民間,對於“我是中國人”都保有著理所當然、無可爭議的極高認同,更不可能出現“官方放‘獨”’,扭曲青少年民族認同的荒謬行徑。所以,如果説索羅門群島與臺灣方面具有長期友誼的話,那也是與中國人之間的友誼。怎奈隨著島內的政權更替、風向變遷,也許索羅門方面也會發現,自己的朋友不知不覺間“變味兒了”,依舊看似炎黃子孫的面孔之下,不知不覺竟偷換了血脈、心腸。從這個意義上講,背宗忘祖的民進黨當局也不配擁有這份友誼,索羅門群島基於國家自身利益的考量,找真真正正的中國朋友延續友誼,合理合情,沒毛病!

  蔡英文執政3年半第6度“被分手”,如此大事件卻因郭董當天晚間11點04分投下的“棄選震撼彈”沒上第二天頭條,從這個角度講,説“郭董無形中幫了小英”也確實講得通。但問題是,綠營政客的第二層意思是,除了這種幫助,郭臺銘放棄參選也同時在選票利益上幫了蔡英文,這就有點“鬼扯”了。

  綠營政客之所以敢如此説,所依據的無非是此前的民調。有些民調顯示,假使郭臺銘參選,所分走的蔡英文的選票,反而比分走韓國瑜的還多,這就等於在無形中幫韓國瑜追近了與蔡英文的差距,甚至有望與蔡英文基本持平了;而一旦郭臺銘不選,臺面上只剩單純藍綠對決的話,那韓國瑜的劣勢反而顯現出來,反而是突顯、穩固了蔡英文的領先優勢。在此我們要説,這就是臺灣2020選戰打到現在,島內三天兩頭民調來民調去,“調”到今天最“吊詭”之處。針對這樣的民調,島內主流意見有兩派看法,一派是將信將疑地姑且作參考,另一派就是直言不諱:根本不信。試想,這麼多年來,政治傾向明顯偏藍,而且堅決反對“臺獨”,與藍營有那麼深厚的聯繫、淵源、情分的郭臺銘一旦參選,怎麼可能分走綠營的選票更多,分走藍營的票反而倒是偏少,這太違背常理了,讓人由不得不心生“一萬個懷疑”:這怎麼可能?

  或許有人會説,就算説出大天來,民調結果也依然擺在那。如果這反映的不是實情,那這民調怎麼來的?況且類似的民調又不止一份,難道都是捏造的嗎?這個倒未必,但是,隨著臺灣的選票政治,特別是隨之衍生的“民調統計”這一“專門行業”發展到今天,民調除了是政治形勢的晴雨錶、重要參考外,也逐漸開始成為特定政治集團,甚至有特定政治傾向的選民,合力操縱、影響選舉的一項工具了。這裡邊首當其衝的操作方法就是“灌票”。各位如果仔細留意柯文哲此前的發言,他也是提到,從此次藍綠兩黨的黨內初選看,似乎都有對方陣營選民過來“灌票”的痕跡。越是覺得自己支援的候選人能夠穩贏、吃定對方陣營的誰,就越是故意表態支援對方的誰,“幫助”他先“小組出現”,再去給自己的支援者“送人頭”。同理,如果是巴望對方陣營分裂,也可以照這個思路灌票操作。這是其一。

  再有,民調的問法和結果是息息相關的。它借由如何設置問題、如何提問,都可以達到左右、干預結果的目的,這根本不是秘密,而且這裡邊大有學問。比如,前一段圍繞“韓郭蔡”三足鼎立的一些民調,其問法就非常有趣。它問受訪者“你讚不贊成郭臺銘參選?”,卻不問“你會不會把票投給郭臺銘?”面對“你讚不贊成郭臺銘參選?”,如果是綠營支援者,當然會説我贊成。心裏恐怕還會想,你們分裂得越厲害我越贊成。但真到投票的時候,這些人會把票投給郭臺銘嗎?不可能啊!所以,類似的民調究竟有多大參考價值,各位想必自有判斷。

  更何況,假使真依類似民調所顯示的,難不成藍營選前分裂還是好事?翻開國民黨的參選史,1994年的臺北市長選舉分裂,2000年的連宋分裂都還殷鑒不遠。藍營只要選前分裂,一準的必敗無疑,而且都是以“保送”對方上臺的方式窩囊敗北。怎可能一到2020,內部分裂反就成了好事呢?難不成藍營要想贏回政權,唯一的希望就是搞內部分裂?這豈不是荒唐?如果分裂是好事,那呂秀蓮宣佈參選,民進黨陣營為什麼還要怒火中燒呢?

  總之,無論出於哪些綜合原因,郭臺銘在最後時刻踩了剎車,避免了藍營分裂,提振了藍軍氣勢。用臺媒的話説:藍營是喜出望外,綠營是噩夢成真。可以觀察到,郭臺銘宣佈棄選的第二天,藍軍的氣勢立馬起來了。17號一早,臺立法機構開議,國民黨團眾志成城佔據主席臺,要求民進黨撤回“代理人修法”;要求蔡英文説清楚,臺灣所謂的“外交部”已經成了“斷交部”,憑什麼吳釗燮不用下臺負責?還有,蔡英文的專機走私案到底怎麼回事,不交代清楚你“行政院長”蘇貞昌別想上臺。當然,在立法機構佔人數劣勢的國民黨無論怎麼“佔”,也很難真正阻止綠營的步伐,但起碼讓人從國民黨身上,多少看到了久違的戰鬥精神,這算是積極的變化。

  繼16日宣佈放棄獨立參選2020後,郭陣營18號再度加碼表態,請大家不用擔心,郭董不會借由親民黨提名這條路,“繞道”參選2020。果真如此的話,那郭董就算是徹底告別2020了,此事就算定了。藍營懸著的那顆心也可以徹底放下了。但問題也來了,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對國民黨而言,首先,該反省的還需適當反省。細讀郭臺銘的退出國民黨聲明,這裡面固然帶有賭氣、找臺階下的成分,但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針對郭董揭批的種種問題,國民黨是否也該適度反省呢?早在郭宣佈棄選的當天下午,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除表示仍要釋出最大誠意去挽回,不到最後決不放棄之外,也明確談到,我們也要檢討國民黨是不是像人家説的那樣,是不是還有很多改革的路要走,我們自己也要反省。

  又是“柱姐”,一介女流能有如此的襟懷擔當、氣度遠見,國民黨的一眾男人呢?聯名登報的其他30位大老呢?另外,包括韓國瑜,“九合一”時曾力挺你的郭臺銘、王金平、侯友誼,如今這些人都不願和你站在一起了,難道你就沒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嗎?

  其次,對藍營而言,該打政見就趕緊打政見。郭董在宣佈拒選的影片裏提到,希望2020選戰能夠回歸理性的思考和政策層面的討論,此語可謂一語中的。選戰打響至今,“只討論選舉輸贏,不談論政見優劣”幾乎成為各陣營的通病!要麼天天烏賊戰,要麼忙著反抹黑。對韓陣營而言,既然知道無論如何都要被黑,用韓國瑜自己的話説,每天早上起來,無論邁左腿還是邁右腿都會被黑。既然如此,那與其畏畏縮縮、瞻前顧後,不如找回參選市長時背水一戰、拼死一搏的豪情與銳氣。只要有苦民所苦的真心誠意,有務實利民的理念政策,有造福百姓的兩岸論述;心懷坦蕩地撥亂反正,究竟怕者何來?一味地奉陪嘴仗打來打去,豈不是自降格調,把自己拉低到與敵營一同個水準?

  最後,該爭取的支援仍須積極爭取!因初選歧見憤然退出國民黨的郭臺銘縱然心有不平,但大是大非之前,終究沒有走錯半步。回首郭董與國民黨多年來的一路相伴;重大選戰前的一次次仗義相挺;藍營最落魄時刻的慷慨解囊、雪中送炭;以跨國企業家之尊,曾經給民進黨當局的一番番當頭棒喝……假使理念真有莫大分歧的話,就不大可能一起走過那麼長、那麼久的路!曾經滄海,不可能瞬間融化;過往情誼,未必就蕩然無存。

  島內媒體報道,16號當晚,郭董先是前往出身國民黨的傳媒大亨趙少康家中,與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見面,把拒選影片給他們看。而後,過了一個小時,才電話通知柯文哲:“老子不選了”。

  郭臺銘宣佈棄選2020的第二天,之前曾對郭董不假辭色的藍營民代們,狠不得跑到電視上,排著隊給郭董道歉。有評論認為,如今,郭臺銘與韓國瑜已不再具有“競爭關係”的局勢下,假使雙方能夠攜手合作,對藍營選情將有望産生“雙母雞帶小雞”的超強提振效應!所以,當國民黨面臨2020生死攸關大決戰的時刻,郝龍斌、馬英九,這些能跟郭董説上話的黨內大佬,究竟可以做點什麼?吳敦義、韓國瑜又該拿出怎樣的姿態?全看國民黨人如何把握。(羽説)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