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拼經濟、發大財、顧生活!這些臺灣最熱的選戰口號,正在大陸實現!

2019-06-04 14: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8期】

  2018年,全臺灣最大的事兒,叫做“九合一”選舉;2019年,最大的事兒變成了2020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島內選舉多、選戰多,各個黨派、陣營和政治人物之間的交鋒和火花也不斷爆發。在選舉過程中,一個夠響亮、接地氣、抓人心的選舉口號,會給參選人增色不少,甚至可以改變選情,逆風翻盤

  

  如今放眼望去,在選舉期間喊得最響、重復率最高的口號無外乎“拼經濟”、“發大財”、“顧生活”;但在選舉過後,這些口號似乎都被當作一次性食具丟棄進垃圾桶。這也是為什麼每次選舉結束後,臺灣網友都感覺經濟並沒有怎麼提升,而臺灣省平均薪資至今依然保持著20多年前的“小確幸”。

  歸根結底,經濟發展不能光喊口號,要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身體力行,做好充足的頂層設計,有規劃、按計劃的紮實推進。如果整天扯著嗓子吆喝,哪還有時間和力氣做事情。這些年,臺灣省一門心思搞選舉,大陸則全心全意搞建設;臺灣省選區多,而大陸經濟特區多。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6月3日,300多位兩岸工商界人士齊聚廣州,參加“臺商一起來 融入大灣區”主題活動。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在致辭時指出:臺商臺企完全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抓住歷史性機遇,在融合發展中開創新天地,在攜手發展中走向光明未來。

  

  數據顯示,整個大灣區的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的GDP達1.5萬億美元,與韓國規模相當,是臺灣省的2.4倍,在全球經濟體中可排第13位。其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是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總和的4.5倍,經濟增速超過2倍。

  更重要的是,粵港澳大灣區不缺水、不缺電、不缺地、不缺才、不缺工,更不缺少為臺胞臺企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配套的政策利好

  去年,廣東省就率先出臺了促進粵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48條措施;佛山市則及時出臺了支援臺胞就學實習就業創業生活的“佛山72條”;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也分別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各項利好措施。喊口號、説漂亮話,也許大陸不擅長,但咱們的“政策牛肉”貨真價實、味美料足

  

  為什麼這麼做?因為祖國各項事業繁榮發展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忘記海峽對岸的臺灣同胞。此刻兩岸尚未實現完全統一,但絕不影響兩岸同屬一國、同屬一家的歷史事實和歷史大勢。

  今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

  除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自由貿易區(港)等新發展戰略也在祖國各地全面開花。留給臺灣同胞的,是一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好牌。

  70年來,兩岸風風雨雨走過,有誤解、有隔閡、有爭吵、有衝突,但吹盡黃沙始到金,我們于變局之中提出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主張和“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並用實際行動,團結臺灣同胞,共同致力於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

  即便此刻,臺胞視我為陸客,我仍待臺胞如家人。

  這是一直以來,祖國對臺灣同胞所展現的最大誠意和善意。在事實面前,口號顯得淡薄而乏味。走過70年,看過正反兩方面事例的臺灣同胞應該認清一個事實:臺灣能夠依靠的,只有祖國;臺灣要發展,只能靠統一!(關其行)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