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快評:臺商聚首大灣區,同胞攜手築輝煌

2019-05-31 07: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3期】

  臺商,一個為祖國大陸GDP做出過重要貢獻的特殊群體,最早一批改革開放的參與者、獲益者,他們是我們的骨肉同胞。

  粵港澳大灣區,一個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一個在新時代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一個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當二百多名臺商聚首粵港澳大灣區,會擦出怎樣炫目的火花?這個令人期待的場景,即將於6月3日在廣東登場,它就是“臺商一起來,融入大灣區”主題活動。那一天,兩岸都會有重量級嘉賓出現,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還有廣東省領導、臺灣工商團體和臺資企業代表以及臺灣青年代表約300人。在我們邁向民族偉大復興征程、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要時刻,這樣一場大型的臺商聚首的盛會,註定將吸引來自全球的關注目光,它留下的將不僅僅是一幕幕壯觀且難忘的場面,更有許多不容忽視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大灣區給了臺商再出發的新契機

  積極回應臺胞臺企熱切希望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願望,支援他們把握和分享大灣區的建設機遇,正是“臺商一起來,融入大灣區”主題活動舉辦的原因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今年2月一經發佈,即受到臺灣工商界的高度矚目,因為大灣區涵括的珠三角地區,正是上世紀80年代臺商前往大陸投資最早、最為熱門的地方,如今,臺商在廣東投資的企業已達28000余家,合同累計金額達850多億美元,常住臺胞臺商達20萬餘人,他們為珠三角地區經濟的騰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調研時強調,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如今,大灣區建設步伐日益加快,預計到2022年GDP總量就能超過美國紐約、日本東京成為全球最大的灣區經濟體,這裡將擁有最大的港口區、機場群、城市群,將形成最大的運輸和物流中心以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機遇可説遍地都是,無論是服務、創新、市場,還是轉型升級方面,都能為臺企提供全新的動能。

  臺商將繼續擔起兩岸橋梁紐帶的重任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和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是舉辦“臺商一起來,融入大灣區”主題活動的第二個原因。臺灣毗連粵港澳大灣區,參與其中,既符合經濟規律,又符合協同互補優勢,更是臺灣民生福祉的需求所在。臺商是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主體,廣東是臺商投資最早、最集中的省份,也是臺灣青年創業就業的首選之地。身處廣東的臺商,當然就更有責任擔負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任,為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貢獻心力。

  臺商加大灣區:一加一大於二

  今天的中國大陸,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市場,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戰略縱深、韌性和持續強勁的內需動力,依然被世界各國企業看好作為投資目的地。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國際型平臺,將成為大陸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有助於企業全球化發展,也必然會對臺灣産生輻射影響力,進而帶動兩岸經貿轉型升級,就連新一代臺灣青年都懂得學會漢語、英語、粵語三種語言可以讓他們在世界職場上更具競爭力。更何況,這裡還有很多“同等待遇”與“廣東紅利”,比如“粵臺48條”“實體經濟十條”,比如東莞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區,再比如9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

  所以,無論如何,臺灣都不應該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才有出路,團結才有力量。廣東的東莞臺商大廈、臺商子弟學校、臺心醫院、珠海臺商總部大廈……都體現了臺商們希望在這裡世代傳承、與廣東共建共贏的信心與態度。擴大和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是大陸的一貫政策主張,也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及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必須攜手同行,才能為世界經濟做貢獻,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美詩篇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台灣網首席評論員:趙靜)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