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我們需要一笑而過的豁達

時間:2014-05-15 07:30   來源:台灣網

  隔段時間就有人以“語出傷人”的招數把自己送上“網路頭條”,已經成了娛樂圈鐵律了麼?最近,臺灣老牌歌手陳升一番“陸客真的不好再來了”、“等你們上廁所會關門時我再跟你談統一”的言論,著實讓大陸網友受傷不輕,更別提那些陳升的大陸粉絲了!

  從杜汶澤到陳升,面對藝人們的“口不擇言”,我們到底該持怎樣的態度?

  還擊,是人類的本能。於是,我們在網路上看到了各色言論的“怒放”:

  “茶葉蛋吃多了?羨慕杜汶澤?搶著揹黑鍋?”

  “本來就過氣了,這麼一小聰明似的自我炒作,直接變沒氣了好麼?”  

  “目測只有你的朋友上廁所不關門嘛,物以類聚什麼的,你懂的。”

  也有來自島內的抨擊聲,比如邱毅就發話了:陳升前幾年大陸狠撈特撈,近年逐漸過氣,才大講風涼話;陸客對臺灣GDP成長有明顯貢獻,陳升昧于實情夜郎自大,應被嚴厲譴責!

  老實説,藝人當然有表達個人政治立場的權利,但請不要在傷害了我們之後,還想著來掙我們的錢,因為這不科學!媒體事後向陳升經紀人追問其專訪內容真實性時,經紀人表示他受訪重點是談拼生活的理念、不是反服貿,而且因為音樂的關係,陳升未來還是會去大陸工作。看來,違背科學的事情還會上演。只是,音樂不是用來陶冶人心靈的嗎?音樂人不是應該很有社會責任感,以傳播積極向上的東西帶給人美感的嗎?作為公眾人物,連自己的嘴都管不住,以傷害兩岸同胞感情、增添彼此敵意來搏眼球,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留給觀眾一個負責任的形象。

  但話又説回來,作為被傷害的一方,大陸網友實在不必太過介懷。要知道,藝人的話經常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媒體斷章取義、添油加醋,更何況,陳升們的話充其量只代表他個人,就像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説的:這種極端的言論不能代表臺灣大多數民眾的想法,也不會為大多數大陸民眾所接受。既然陳升的言論根本不足以作為臺灣民眾的集體注腳,那我們當然也就不必為此浪費力氣、激發一輪煞有介事的批判了。大陸居民赴臺遊開放近6年,累計為臺灣創造超過2400億元新台幣的旅遊收入,這是誰也抹不掉的事實,馬曉光説得好: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兩岸同胞相互往來和交流的權利!

  只要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就無法避免矛盾,唇齒相依的親密之下,還會有牙齒咬破嘴唇的時候。海峽兩岸走到今天,從來不乏最終成為笑談的言論,更別提民間的磕絆吵嘴了。但畢竟我們已經迎來了兩岸關係史上最好的時期,這種局面得來不易。對於極端人的極端言論,我們不會無視,但也不會過於重視;一笑而過,是一種豁達,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素養。(台灣網評論員 趙靜)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