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訴求越來越高 臺媒憂心各方全輸

時間:2014-03-31 10:42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月29日發表社評説,今日在臺灣,有一群青年學生以佔領“立法院”、阻止“立法院”運作的方式來發聲,強烈要求臺當局接受他們退回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等4項訴求,事發至今已近兩個星期,但學生運動對政府的要求卻越來越高,甚至已到了兩方無法溝通的僵局。

  對此發展,民眾無不憂心忡忡,深怕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機制就此斷送,故希望臺當局及學生團體能各退一步,進而取得對話見面的機會,好讓此學運告一段落,讓“立法院”能儘早恢復正常運作,以免造成當局施政的延宕。

  我們也在此呼籲這些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學生們,既然臺當局及社會都聽到你們的訴求,也獲得許多正面迴響,你們就應儘速撤出議場,讓“立法委員”接手服貿協議的實質審查及其他重要議事工作。畢竟繼續霸佔“立法院”,不僅延誤臺當局的正常運作,更嚴重損害臺灣形象。

  更何況非法入侵“行政院”、破壞公務財産等,更是嚴重的脫序行為,當然應受到譴責,否則是非不分,何來正義!如果持續抗爭又引發警民衝突,難道不會加深民眾對立及對臺當局的誤解嗎?難道這是你們希望看到的民主發展?

  我們想問問反服貿的同學們,所謂“黑箱作業”是誰下的標簽呢?當臺當局在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前,與産業界開了超過百場座談會,並接受在野黨要求加開16場公聽會的時候,你們在哪?許多人受到網路上的“懶人包”誤導而支援反服貿運動。既然自詡為知識分子,為何沒有自我判斷能力,連查查臺當局“經濟部”服貿協議的文本內容都不願意,又置那些臺灣辛苦談判的官員于何處?

  再者,當你們在指責執政黨黨團“強渡關山”、徑行宣佈服貿協議送出委員會到“院會存查”,指責國民黨破壞程式正義的同時,卻從未質疑民進黨一再阻撓委員會審查的嚴重失職。如此偏頗的立場,難道不是雙重標準,也難怪各方會有許多學運其實是另一型式政爭的議論了!

  此外,民進黨為什麼會擔任委員會的召集委員呢?既然是國民黨的法案,理應由國民黨“立委”負責主導法案審查程式。更何況民進黨竟搶著要主導服貿協議的審查,更是聞所未聞、滑天下之大稽的程式。國民黨“立院”黨團被迫出此“送交院會存查”的下策,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否則一再于委員會受到在野黨阻撓,服貿協議怎可能有見天日的那一天!

  看看近期民進黨的表現,就可知道學運一開始等於就與民進黨“裏應外合”。試問,若沒有民進黨的“掩護”,學生有可能這麼“熟門熟路”地闖進議場嗎?其次,每當學生升高對臺當局的要求時,在野黨亦步亦趨地配合演出,甚至在國民黨提出願意重回委員會審查的讓步條件下,仍斷然拒絕朝野協商,民眾怎可能不質疑學運背後與民進黨的密切關係!

  在臺灣,任何社會運動一旦與政治沾上邊,就會扯出複雜的藍綠對立爭議。因此,如果學生們在得到臺當局正面響應後就撤出議場,將更能贏得社會大眾的掌聲及肯定。

  在感受學運激烈亢奮的刺激同時,民眾也該仔細想想學運要求“退回服貿協議”的訴求是否合理。

  當簽署完成協議後,“立法院”進行審查只有同意或否決的權力,不可能修改文字,否則等同於廢除。這不是馬當局專斷獨行,而是國際社會的慣例。更何況,如果“立法院”否決,協議另一方還會不會願意配合重新談判呢?

  談判與“拿與取”(giveandtake)的妥協藝術,不可能有任一方可完全獨享。既然臺灣想與國際經貿體系相連結,就必須遵守既定遊戲規則,因為坦白説,我們沒有具備更動規則的實力。

  如果説學生對兩岸簽署任何協議有疑慮的話,當然可要求臺當局應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對此“行政院長”江宜樺也正面響應,這也許是可促成雙方會面的契機,希望學生們不要再以任何藉口拒絕與臺當局的對話,繼續形成與臺當局的對抗態勢。

  評論建議學生撤出議場,不論未來發展如何,歷史會記上一筆的。倘若持續抗爭,最後可能是全盤皆輸的結局:臺當局失去公信力、社會更加對立、對外談判停頓,而這些都不是我們能承擔得起、更不是民眾願意的後果。

  評論最後懇切勸導學生:優雅下臺比上臺更難,如果學生們能學得此一功課,不僅對臺灣有正面幫助,且對未來將有更多啟發。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