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鬧劇”與民進黨“逢中必反”的糾結(3/17—23)

時間:2014-03-25 18:19   來源:台灣網

  上周,臺灣發生史無前例的示威者強佔“立法院”及“行政院”事件,不僅轟動島內,更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民進黨主席選舉三足鼎立之勢成形;一份來自民進黨中央的民調顯示臺灣民眾對民進黨最感到疑慮的不是“臺獨”立場,而是“逢中必反”及“對中經濟政策保守”。

  一場“民主鬧劇”

  為了抗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送入“立法院”院會存查,3月18日晚間,近兩百名學生闖進“立法院”,他們除了霸佔主席臺,還把“立院”的出入口堵住,讓“立法院長”王金平沒法進入議場主持“院會”。臺灣主流媒體不僅批評抗議民眾的違法行徑是臺灣民主之恥,活脫一場“民主鬧劇”,更痛斥煽動民眾佔據“立院”的民進黨是幕後黑手,教唆血氣方剛的青年學生摧毀民主程式和破壞公共秩序。

  中評社21日刊發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的文章指出,這群學生和場外抗議的群眾,雖然打著“反黑箱服貿”審查,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知道“服貿協議”的內涵,以及簽署後對臺灣有何影響,很多人其實是讓學生變成非理性的學生,這才是最讓人憂心之處。這種惡質的學生運動,只能説是一代不如一代。

  臺灣《中國時報》20日評論指出,民進黨居然躲在幕後,鼓動學生站在第一線,讓他們以非民主、非理性的方式去踐踏“立院”尊嚴,去傷害執法人員,這個罪行,民進黨是無法回避的;“立委”為青年學生作了最壞示範,“立院”警衛鬆懈,讓抗議者如入無人之境,荒唐!“立法院”服貿大戰,國、民兩黨兩敗俱傷,但真正傷得最重的,還是無奈的老百姓。臺灣《聯合報》評論擔憂,示威活動癱瘓議事,加劇社會對立氛圍,可能會影響遊客赴臺觀光的意願和降低外資投資臺灣的興趣,如此勢必拖垮臺灣經濟。

  臺灣《旺報》20日發文詰問,當前,民進黨刻意拖延審查服貿協議,難道不該負責?説穿了,難道不是為年底“七合一”選舉製造議題?帶頭攻佔“立法院”的學生領袖,難道不是為累積未來參政的政治資本?背後的動機,都是為了“選舉”二字,動聽的口號與訴求,不過是要大家幫他們抬轎罷了。選舉過後,大家如常生活,回歸平靜,眼前紛擾不過是歷史洪流中的小水滴,但臺灣的“民主法治”、“人民素養”,卻在這些政客的算計中點點滴滴流失。

  進行中的民進黨主席之爭

  民進黨即將於5月進行的黨主席選舉,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島內輿論指出,這折射出現時的民進黨生態近年來基本沒有發生多少變化,仍是當前兩岸關係深化發展格局中引起各方關注的負面因素。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9日指出,蔡英文宣佈參選民進黨主席,但人人心知肚明,她真正的目的,是要競選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黨主席只是她參選2016的工具,當手中握有黨權,她就成為民進黨的唯一“太陽”,將她的最大威脅蘇貞昌徹底邊緣化。蔡英文的政治主張向來“朦朧”,如她上回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所一再宣稱的“臺灣共識”,一直到現在還沒説清楚。光説不練,以及喊出美麗的政治口號,是蔡英文的特色,社運團體和一般選民,豈能仍受她煽惑?檢驗蔡英文,此其時也!

  中評社21日文章指出,民進黨主席競爭,雖然由蘇、蔡二人排除較為開明的謝長廷而各自賣弄,但是不論誰勝出,都得正視兩岸關係深化發展的格局。歷史上看,民進黨善於搞選舉,但那有一個前提,就是民意可操弄。現在,臺灣的大多數民眾正在看清兩岸大勢,知道只有兩岸和,方可中華興。民進黨要繼續操弄民意不是很容易了。因此勸告民進黨,從現在起還不晚,開始從上到下改弦更張,拋棄舊有的“臺獨”思維,以與時俱進的態度面向大陸,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兩岸政策,如此才有可能在“七合一”選舉時有所建樹。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十分堅巨的任務,但這個任務無論怎樣艱巨,民進黨都必須正視。

  民進黨“反中”冰河裂解了嗎?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日前公佈一項有關臺灣民眾對藍綠兩黨兩岸政策意見的民調,結果顯示,無論兩岸經濟政策、交流態度、執行成果及對政策的安心度或認同度,民進黨都一路慘輸國民黨。臺灣民眾對民進黨最感疑慮處是“逢中必反”,藍綠兩營選民意見一致。

  臺灣《聯合報》分析説,這份民調稱臺灣民眾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民進黨“逢中必反”,暴露出民進黨的致命傷。民進黨2012年敗選,外界認為關鍵因素在兩岸政策,雖然部分綠營人士不盡同意這一點,但“逢中必反”已是經年累月以來,臺灣民眾對於民進黨的印象,儘管民進黨一年多來試著調整兩岸政策,對大陸釋出善意,並仍一時無法扭轉臺灣民眾印象,關鍵就在於只有口號,卻沒有提出能説服臺灣民眾的具體政策。

  臺灣《旺報》19日社評説,這項調查結果證實了一項臺灣社會的普遍認知: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密的歷史潮流下,如果民進黨再不改變“反中”思維,調整大陸政策,最後不但不能解決執政的最後一哩路障礙,甚至黨內務實派還可能被迫出走,或造成黨的分裂。但這項調查結果公佈後,民進黨卻怪罪社會,認為這是“社會的刻板印象”,民進黨的直覺式自衛反射真是令人啞然失笑。民進黨中央主動公佈這項民調結果顯示該黨“反中”的冰河已出現裂解,民共關係的春天似乎已近。(趙靜)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