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派威脅 民進黨陷扁案泥沼難自拔

時間:2009-09-17 09:06   來源:台灣網

  陳水扁所涉6大弊案一審被判無期徒刑,輿論鋪天蓋地呼籲民進黨應與之切割,才能從扁案陰影中站起來,民進黨中央非但不為所動,還積極發動挺扁司法人權,與扁站在同一陣線。總結民進黨從2006機要費案爆發迄今的反應,可以從政治版圖的數學來觀察,黨中央不敢大破,進行清黨,就永遠擺脫不了挺貪腐的泥沼。

  香港中評社今日刊登社論文章説,陳水扁案之於民進黨,説簡單也可以很簡單,就是黨內一個派系出了問題,老大底下還有些徒子徒孫支援著。外界所提的“切割説”,就好像開刀動手術,理論上,只要把不好的組織,連同周邊一些也受到侵襲,無法治愈的部分切掉,休養一陣子就沒事了。很多政黨都曾遇過類似問題,有些是派系領導人貪腐不法,也有些是因理念不合,內部惡鬥,展開清黨。

  敢大刀闊斧清黨的政黨通常有兩個主要特質,第一是要有堅強的社會基礎,即使割掉一塊也不怕;第二是沒有包袱,勇敢擺脫過去。

  國民黨在李登輝主導時也曾有類似問題。李當時以“兩國論”挑起兩岸的緊張,內部又縱容黑金,黨的形象空前黑暗。當時,李登輝在黨內也有一股不小勢力,圍繞在李身邊的“本土派”,只要李一齣走,就會跟著出走。但國民黨擁有基本盤穩固優勢,只要是一對一選舉,通常都有過半實力,李登輝帶子弟兵出走,撼動不了國民黨。即使在扁執政的8年裏,藍營仍是“立委”選舉的“常勝將軍”。

  這就是政治裏的數學問題,當國民黨的政黨版圖達到一個穩定多數,就不會受到特定派系牽制,要走就走,不會影響大局。事實也證明,李登輝出走後創立臺聯黨,成為民進黨側翼,並未成功;李登輝卸任8年,臺聯黨在2008“立委”選舉失去所有席次,正式泡沫化。反之,當時與李登輝翻臉的國民黨,2008年即重新拿回政權,由馬英九當選“總統”。

  用同樣的政治數學角度即可看到民進黨的困境。民進黨這10多年來,政黨基本盤一直在4成上下徘徊,陳水扁兩次當選“總統”,第一次是靠“連宋分裂”,第二次則因“兩顆子彈”險勝,都不算是“穩定執政”。因政治版圖有限。

  社評分析,以民進黨四成基本盤來算,死忠挺扁以及“獨派”加起來,約有一成到一成五,如果民進黨因切割陳水扁跑趕一成選票,就只剩下三成,未來選舉就更難選。“獨派”成事不足,從臺聯黨的失敗泡沫即可看出,“獨派”縱使在選舉時不投民進黨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這幾年來,“獨派”始終不斷以“關鍵少數”的地位來威脅民進黨,從陳水扁到蔡英文,最後都在“臺獨”政治路線前乖乖俯首稱臣。陳水扁陷入貪瀆泥沼之後,了解其中操作奧妙,才會那麼積極拉攏“獨派”。“獨派”也繼續借著挺扁,威脅民進黨,擴大“獨派”在黨內的影響。

  除了扁案之外,民進黨不敢處理涉案的高志鵬、柯建銘、薛淩等重量級黨員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擔心一旦切割陳水扁少了一成選票,又鍘了高志鵬等人,又可能有些人要出走,版圖愈來愈小,而且愈怕就愈不敢動。這種氣魄與國民黨當年和李登輝徹底劃清界線,可説是天壤之別。

  社評表示,民進黨現在面臨的兩個抉擇其實很清楚,第一是維持挺貪腐現狀,不論黨內要角發生任何事,一律挺到底;第二是與貪腐切割,把包括陳水扁在內,黨內涉案的人做一次清理,不容再提名有案在身的人為不分區“立委”,這樣做短期有陣痛,但長期而言,有機會因形象改善。

  蔡英文顯然是選了第一方案,她在昨天的民進黨中常會後,不但要求釋放陳水扁,更決定要拜會“司法院長”賴英照促扁案“釋憲”早日出爐。民進黨聲稱顧慮社會觀感,暫時不發動群眾上街援扁,殊不知這種動不動向司法叫陣,再加上放任深綠威脅法官的動作,對司法形成的戕害遠比動員支援者上街叫罵嚴重得多,也更加引起社會反感。

  民進黨“四大天王”對民進黨的援扁行動如何表態已不重要,民進黨中央做了錯誤的決定之後,整個黨已捲入扁案泥石流,也過了搶救的黃金時間了。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