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論”已遠 “臺獨”近黃昏

時間:2009-07-10 08:37   來源:台灣網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在臺灣地區領導人任內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拋出兩岸“特殊國與國關係”,坊間稱之為“兩國論”,立即引發了兩岸關係空前緊張,原訂來臺訪問的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也取消行程,大陸的對臺軍演再次迫在眉睫,後由於臺灣發生“921大地震”,兩岸同胞心手相連,瞬間將“兩國論”的戰雲吹散,化解了兩岸軍事衝突的危機。

  香港中評社今日刊文説,如今,李登輝的“兩國論”講話己經10週年,李登輝日前提出了兩岸“朋友説”的新名詞,希望借此重新界定現有的兩岸關係。根據臺聯黨主席黃昆輝昨天上午的説法,李登輝的“朋友説”開宗明義定位“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而不是“兩岸關係”。

  文章分析,顯然,10年過後,李登輝對兩岸關係的認定並未有本質上的改變,只有在名詞上有了更溫和的包裝。只是包裝再怎麼改變、名稱再怎麼靈活,終究掩飾不了“兩國論”的本質,這種“朋友説”的觀點所面對的問題,和“兩國論”一樣,無法在國際現實中撼動大陸的“一個中國”的原則。

  今天在臺灣,形形色色的“臺獨”分子,五花八門的“臺獨”主張,它們同樣面臨著三大困境:一、臺灣與大陸有割不斷的歷史、文化、民族與政治聯繫。因此他們即使在臺灣,也難以獲得大多數民眾的政治支援;二、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不接受“臺獨”的訴求。因此他們在國際社會相形孤立而無援;三、大陸不可能接受“臺獨”的可能性。因此,“臺獨”分子闖不過來自大陸的軍事與政治壓力。

  隨著李登輝黑金政權與陳水扁貪腐政權的落幕,“兩國論”等等“臺獨”主張已越來越難在臺灣主流社會激起漣漪,可以説,在臺灣主流社會,越來越少人將這種説法當一回事,這些説法的作用只是供“臺獨”分子自我消費、自我慰藉。

  文章最後説,“兩國論”已遠,“臺獨”近黃昏,這就是當前兩岸關係的真實寫照。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