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玩“臺獨” “朋友論”不具任何操作意義

時間:2009-07-01 09:23   來源:台灣網

  李登輝近日動作頻頻,先是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密會,接著又在群策會上宣示他最新的兩岸政策觀點。他説,目前的大陸和臺灣關係應該是“你是你,我是我,但你我是朋友”。對於兩岸關係的改善,他認為“應該予以歡迎,但考慮到中國大陸的不確定性,要分清彼此,與中國大陸打交道才是實際的。” 李登輝還表示,他不反對“臺灣與中國深化交流”,在WTO的架構下,“三通、四通、五通都不要緊”,但同時務必推展“和中、親美日政策”,並以“國家”的身份繼續保有超然的地位。

  “獨派”困境 在歷史評價上找尋立錐之地

  這兩個動作引起了島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和各方解讀。臺灣《聯合報》30日發表社論稱,李登輝的這兩個動作,顯示正試圖對他過去所犯的兩大錯誤進行修正補綴。李登輝早期的“國家統一綱領”路線失敗、後期的“特殊兩國論”失敗,卸任後的“臺獨”路線亦告失敗,他甚至説,“我不是‘臺獨’,從來沒有主張過‘臺獨’”;凡此種種,皆顯示李登輝在兩岸政策上根本是一隻無頭蒼蠅。現在,他又提出了兩岸關係新論,毋寧是想為自己在歷史評價上找尋一個立錐之地。

  

  社論表示,李登輝的反省,其實反映了“獨派”的困境。李登輝的兩岸新論,不啻將他過去的兩岸舊論徹底解構。李登輝終於承認了大陸的崛起,不再談“中國崩潰論”。

 

  看似矛盾 實則滿足不同立場陣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日前發表社評表示,李登輝説“朋友關係”,而不再提“兩國論”,不能不説是進步。簡而言之,他既要利用大陸,又要與大陸分清彼此;他不反對臺灣與大陸深化交流,但不贊成國共交流;而且“和中”的同時,也要與美國、日本及歐洲“更親”,並以“國”的身分繼續保有超然的地位;他一方面強調自己不是“臺獨”,也沒有主張過“臺獨”,可是他又主張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應該是你是你,我是我”;他一方面説“三通、四通、五通都不要緊”,另一方面又強烈反對ECFA。如此論調,看似自相矛盾,卻能滿足不同立場陣營。 

  籌組第三勢力 “臺獨”訴求萬變不離其宗

  香港中評社今日刊文稱,李登輝日前定位兩岸是“朋友關係”,在國際大環境快速變遷與大陸崛起為區域強權後,老李深刻體悟到臺灣不得不正視這個強大鄰居。“朋友説”是態度的修正,變得更彈性更務實;不過這並不代表李登輝的基本立場有所改變,“臺灣主體性”是他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

  先前李登輝曾經的“不必‘臺獨’論”讓深綠群眾遠離他、也讓“臺聯”變成泡沫政黨;現今兩岸“有條件朋友説”顯得小心翼翼,不論是用詞遣字抑或論述説理都不像是突然之舉,這是有備而來。回異於過往形容兩岸關係是不平等的父子關係以及矮一截的兄弟關係,朋友是同儕與平輩關係、比較對等;也跟民進黨“遇中則反”以及恐共情緒大相徑庭。

  如此轉變,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李登輝持繼續試探籌組“第三勢力”的可能性與時間點,至今仍在觀察政情變化,等到時機成熟。與綠營梟雄施明德會晤;與宏仁集團王總裁文洋保持密切互動,甚至王永慶三房都找他幫忙解決家務事;與多年不講話、一度形同讎寇的宋楚瑜化干戈為玉帛,上演李宋密會,宋還要幫他牽線完成其“孔子週游列國”心願。李登輝與藍綠陣營昔日領導人一一建立溝通管道,從消極面來看,打個招呼、認識一下,為未來合作留下見面三分情空間;就積極性而言,若真有“第三勢力”的空間,這些政商企業名人有一定程度號召力。   

  目前,李登輝陣營遊走第三勢力的策略與輪廓漸漸清晰,那就是不得罪藍軍、但批馬英九,與綠營保持友好但又不太黏的關係、但切割陳水扁。批馬是因為他認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過度傾中與他的“臺灣主體論”嚴重衝突,切割扁雖有個人政治恩怨,但對扁家人的貪慾看不慣更是關鍵。

  

  實屬空談 不具任何可操作意義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徐博東教授在《海峽導報》中撰文指出,李登輝的兩岸“朋友論”,只是調整了臺聯黨“法理獨立”的“急獨”路線,乍聽起來頗讓人入耳,但略加揣摩,便知其實屬空談,不具任何可以操作的實際意義。(高斯斯)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