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只是把臺灣南部當政治切割工具

時間:2008-09-16 13:59   來源:台灣網

  



千夫所指的陳水扁開始到臺灣“南部”尋求溫暖及支援。

  陳水扁到“南部”尋求溫暖及支援,這是許多時事評論者所使用的語言。臺灣《聯合報》今天的社論指出,這樣的論述顯然有失準確,難道高雄市及臺南縣某個角落的兩場聚會,就等於全部的“南部”?或全部的“南部”都以相同的態度看待陳水扁?

  曾幾何時,“南部”成了新的政治切割工具,老的切割工具則是“統/獨”、“藍/綠”、“中國人/臺灣人”、“愛臺/賣臺”;最近幾年,這些切割工具已經出現相當奇異的整合,幾乎成了“‘獨’/綠/臺灣人/愛臺/南部vs.統/藍/中國人/賣臺/北部”的南北對立。

  社論直言,這種政治理念是錯的,但這個政治現實卻是真的。南北差異,固然有“重北輕南”的歷史發展因素;但所以致此的最主要原因卻是出自政治操作。不斷地切割,不斷地標簽化;原本未必如此的“南部”,終於變成了今日的“南部”。

  仔細思考即知,“南部”不是一個地理符號,而是一套人工製作的意識形態。例如,長老會的總部在北部,高俊明也在北部,但其所代表的思維卻是“最南部”;又如,施明德的出身是“最南部的典型臺灣人”,但他卻被指為“賣臺第一勇士”。可見,“南部”不是地理的屬性,而只是一個供人搬弄的政治標簽;甚至只是一個人工打造的“意識形態牢籠”,令相當數量的南部人在相激相蕩中相互挾持,形成共業,不能脫身,不得解放。

  社論説,形成今日“南部”的主要原因,是南部純樸熱情的民風。民進黨用“本土”為南部民眾政治啟蒙,使大量基層及邊緣的人民感覺到人格的偉大化及昇華;另一方面,又塑造了一個“非本土”的敵人,使南部民眾認為,一切現世的苦難皆因有一個“外來政權/賣臺集團”。於是,民進黨從“本土”將群眾帶進門,一步一步把民眾帶入“賣臺/愛臺”、“外來政權/‘臺灣國’”的正邪鬥爭幻影之中。民眾在心靈上的偉大感日增,對“外來政權/賣臺集團”的憎惡感亦日深;這就是民進黨近年來變本加厲的民粹操作公式。其實,“北部”也有許多人支援民進黨的這場正邪聖戰,陳水扁的“取暖之旅”亦將逐步北上;但在比例上“南部”仍是民進黨的大本營,因為“南部人”確實比“北部人”純樸熱情。正因如此,陳水扁的“取暖之旅”才會從“南部”出發;你聽他日前兩次南下所説的話,其實仍是那一套“正邪大戰”的版本。有些滿面風霜的南部人,被陳水扁感動得老淚縱橫。

  然而,這場“南線(部)專案”的民粹大戲,演到今天也該下檔了,勿再歹戲拖棚。民進黨要南部人支援“本土”,且漸漸以政治催眠的手法將民眾帶向“臺灣國”的幻想,又將整個“國家”推入“愛臺/賣臺”的決裂刑場,那也就罷了;但是,如今面對陳水扁這個政治騙子,這個貪腐惡棍,難道簇擁在陳水扁身旁的民進黨人,還要南部人相信“打倒國民黨才是最高道德”、“陳水扁倒,臺灣就倒”?這樣的操作,太殘忍,也太無人性。

  社論説,南部人的特質是純樸熱情,但在民進黨及陳水扁眼中卻是愚昧可欺。當他們將民眾煽動到最高點,其實是對人性踐踏至最低處。倘非如此,怎會到今日這個地步,那些簇擁著陳水扁的民進黨政客,還要南部人相信陳水扁的聖潔,還要南部人繼續投入陳水扁的這一場聖戰?多年來,民進黨將南部人迷醉到今日境況,難道到今天仍不肯放過南部人,或根本不願南部人醒過來?這是否太殘忍?是否太沒人性?

  臺灣是個小島,為何還要撕裂成南北兩塊?真理應當只有一個,為何非要撕裂成南北兩半?陳水扁及民進黨,至今若仍要“南部”為“臺獨”背書、為撕裂臺灣背書、為陳水扁的貪腐背書,這對“南部”極不公平,亦根本是將“南部”工具化及污名化。

  社論最後表示,日前高雄及臺南的兩場集會,當然不能代表全部的“南部”,這也已經到了“南部”應當撕掉這張政治標簽的時候了。“南部”,走出這個意識形態的自囚牢籠吧!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