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通貨膨脹形勢仍嚴峻 補助措施應及早落實

時間:2008-07-31 11:10   來源:台灣網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近日國際原油價格自高峰每桶145美元,急速降至121美元,跌幅高達17%,雜糧價格也大幅下跌,對今後物價穩定有幫助。但並不表示臺灣今年下半年物價會比上半年穩定;而且物價高峰正在進行中,最快也要到第四季才會緩和,即使緩和其漲幅仍會高於上半年,故下半年島內物價仍然嚴峻,不能掉以輕心。

  臺當局“行政院”日前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聽取各“部會”報告後,決定將“行政院主計處”原估計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3.29%提高為3.5%,作為各“部會”應努力穩定物價的目標。其依據是主計處認為,國際油價每桶比5月時預估高出8至10美元,全年CPI上漲率會高出0.2至0.3個百分點,臺灣“央行”也同意此預估值,遂作此決定。

  社論説,從表面上看來,“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將今年CPI上漲率預估值提高,顯示當前物價上漲較5月時嚴峻。但實際上,僅從CPI上漲率來看,上半年CPI平均已上漲3.89%;則全年才上漲3.5%,豈不是下半年只上漲3.1%,不僅未較上半年嚴峻,而且緩和很多?日前“主計處”曾預估7月CPI可能高漲5.0%至5.5%,則8至12月平均每月將僅較去年同月上漲2.6%;在全球物價高漲下,臺灣今年8至12月只上漲2.6%,那太好了,又何必窮緊張呢?顯然穩定物價小組只考慮油價對CPI的影響,其他因素都未考慮,甚至上半年已實現的物價漲幅都視而不見;這脫離現實的物價上漲目標,即使各“部會”再努力也無法達成,空有目標又有何用?

  據臺灣媒體報導,“經建會”曾在穩定物價小組引用Global Insight7月最新對臺灣CPI今年上漲情勢預測提出報告,指出今年臺灣物價高峰落在8至10月,CPI年上漲率為6%,其後可望逐漸下降。另段又稱今年7月是臺灣物價高峰期,預估CPI全年上漲率達5.3%。不管今年臺灣物價有兩個高峰期,僅就上漲率來看,此估計本身就有矛盾之處。今年上半年CPI上漲3.89%,8至10月上漲6%,7月是高峰,未列上漲率,假定上漲7.0%,要全年上漲5.3%,則11月、12月要分別上漲7.6%;這與“其後可望逐漸下降”完全相反,而且11月、12月才是今年物價高峰。顯然不是“經建會”引用有誤,就是媒體報導有欠正確。不過,今年臺灣CPI全年上漲5.3%,有過於偏高之嫌,“經建會”曾將島內各研究機構所預估今年CPI上漲率在3.5%至3.9%之間,供物價小組參考,可見決定的上漲“目標”與下限相當。

  由於全球物價嚴峻,大家都關心臺灣下半年物價走勢,各有關單位及大銀行研究部門都自行作預測;但正式對外公開宣佈的有花旗銀行總體經濟研究部門,提出下半年經濟展望分析,受到各方重視。該行對臺灣CPI漲幅指出,油價每桶若是在120美元以上,以臺灣對原油進口的高度依賴,預估今年第三季CPI將衝到5.5%的極高紀錄,全年CPI上漲率也調升至3.3%。此一估計與上述Global Insight犯了同樣毛病,而方向相反。因上半年已漲3.89%,第三季若漲5.5%,要全年上漲3.3%,則第四季CPI年漲率是0。第三季高漲5.5%,第四季突降為0,可能嗎?顯然全年估計上漲3.3%,過於偏低,不足取。

  社論評析各方對今年CPI上漲走勢,認為都有其問題,並提出幾點看法供參考,希望就教于各方賢達。

  今年上半年CPI上漲3.89%,總指數已墊高,而去年7月CPI是下跌,總指數降低,即使今年7月CPI總指數維持6月水準,其年上漲率即達5.3%,何況7月初油電雙漲,再加以兩次颱風侵襲,蔬果價格暴漲,7月食品價格指數,年漲率可能超過15%,接近20%,對以食為主的升斗小民而言是極大的負擔,7月CPI年上漲率可能衝破6.5%的高峰。近半月來油價已大幅下跌,但7月上半月油價大漲,因此,即使下半月油價回跌,全臺7月平均油價仍然較上月為高,除非再凍漲,否則依浮動油價機制,8月1日島內油價再上調勢所難免;加以“鳳凰”颱風7月底來襲,受影響的蔬果漲價將落在8、9月,因此,第三季CPI漲幅仍會超過6%,甚至6.5%。真正漲幅緩和可能自10月開始,一方面去年10月颱風侵襲,使去年第四季CPI大漲4.48%,基礎墊高;另方面10月1日夏季電價結束;但不要忘記10月初還要調漲第二次電價,油價如何變化、颱風是否再來,均難預料;因此,第四季CPI漲幅會較第三季緩和,但仍然會超過4%,比上半年漲幅高,全年估計CPI上漲4.5%以上,創1981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後27年來新高。

  社論預測,今年物價高峰落在第三季,漲幅超過6%,全年CPI漲幅達4.5%以上,使實質薪資負成長高達3%,實質利率也負2%左右;這對依賴薪資及退休金利息生活的600多萬員工及退休老人生活,情何以堪!雖當局為穩定物價正在採取許多新措施,惟規劃中的提高貧窮家庭補助及增列對中低所得者補助,應劍及履及及早落實;無論如何應設法籌資于8月中發放,補助到家,方能濟民于苦;也顯現新當局能“苦民之苦”的決心與效率。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