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花博——綻放美麗力量

時間:2010-11-09 11:5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1月6日清晨,臺北花博圓山園區。濛濛細雨中,入口處已排起人龍。

  9時許,2010台北花卉博覽會正式開幕。

  這是臺灣民眾期待已久的盛會。臺北花博歷經4年精心籌備打造,是臺灣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盛會之一。

  “這是充滿喜悅、感激與感謝的一刻。”臺北市市長郝龍斌説,“全世界有26000多種蘭花,臺灣就超過3000種,這次花博也是世界上展示蘭花最多的一次,不僅打響臺灣蘭花的美譽,也讓臺灣花卉向世界進軍。”

  入夜, 激越的鼓聲中,“花神的慶典”晚會隆重登場。11萬發煙花,燦若星河,照亮了淡水河上空。

  花之饗宴 裝扮美麗臺北

  花博盛會,緣起于“國際園藝生産者協會”(簡稱AIPH)。該組織是以協調花卉園藝行銷、展示、生産為宗旨的機構。目前有33個會員。

  AIPH所認證的世界花卉博覽會,1960年在荷蘭舉辦首次展覽並獲得成功後,便一路不斷“綻放”。亞洲地區已有6大城市獲此殊榮,如1990年的日本大阪、1999年的中國昆明以及2006年的泰國清邁等,而2010年中國臺北成了第7個授權認證的舉辦城市。

  臺北花博有4大園區,14個展館,3000萬株花卉。看什麼?怎麼看?

  這次花博的特色,包括花卉園藝實力、文化藝術特色、環境生態關懷和尖端科技成就。各個主題分別在不同的展館、展區展出。

  想看花卉園藝的人,有5座展館展出相關主題,分別是:圓山公園區的爭艷館、名人館,新生公園區的未來館、花茶殿、養生館。養生館中,展示有許多超過100歲,甚至二三百歲的盆景,這些都是臺灣各地專家精心培育的,彌足珍貴。

  喜歡文化藝術的人,花博會場內規劃了移動式與定點式藝文展演。移動式藝文展演如同嘉年華遊行,由街頭藝人與特色藝文團體演出。花博期間各類表演場次近7000場。

  位於美術公園區內的舞蝶館,是這次花博最吸睛的展館之一,花博期間將進行多場大型表演,如屏風表演班、原舞者、舞鈴劇場等臺灣優秀的表演者,皆會在這裡安排精彩的演出。

  關心環境生態的人,這次花博的新建展館皆以“綠建築”為設計理念,並於“真相館”播放3D影片《面對臺灣的真相》,展現臺灣生態面臨之危機與環境之美。

  驚艷科技 挑戰感官極限

  “來花博一定不能錯過夢想館,這也是所有展館中最讓我驕傲的。”臺北花博總製作人丁錫鏞説。

  開幕首日,夢想館的參觀人潮一波波,預約券不到3小時就被搶光。

  夢想館究竟有何魅力?“夢想館”是花博14座展館中唯一沒有真花真草的展館,館內展示高科技的聲光影音,讓遊客仿佛置身奇幻世界。

  進入“序曲”大廳,薄如紙、形如葉的“可撓式超薄軟性揚聲器”,可以隨音樂綣縮、綻放、舞動。這些“花葉”挂滿大廳,仿佛串聯起一條森林隧道,人在其中,聽得見“葉的聲音”。

  大廳正上方,一朵直徑達6米的“巨型動力機械花”,隨著舒緩的音樂綻放不同的姿態。

  在大廳,我們可以許願,選擇夢想,生成相應顏色的“夢想之花”並儲存在智慧手環裏。

  來到名為“多樣”的一廳,站在65吋立體顯示螢幕前,不用戴特殊眼鏡,就可看到花卉草木的立體影像,手一揮,花朵就會綻放;進入“互動”二廳,透過投影感應,我們幻化為昆蟲之姿,在花瓣迷宮穿梭,雙手拍打雄蕊滿身沾滿“花粉”後,在巨大雌蕊胚珠前用雙手感應完成“授粉”;三廳名為“共融”,是一個360度的環型劇場,透過不必接觸的生理訊號感測技術,螢幕中的樹苗隨著我們的呼吸與心跳長大。

  最後是“愛與夢想”的四廳。將手環對準感應機臺,我們的“夢想之花”與其他花朵交換資訊後,生成了形態、顏色獨一無二的花朵,並隨“夢想之河”漂流、匯聚到“城市花園”裏,共生共榮。

  據稱,夢想館結合了臺灣5大尖端科技及45項國際專利。但是,夢想館最大的賣點不是科技,而是能讓我們在參觀過程中,親身融入人與自然的對話之旅,從體驗變成感動。

  花博夢想 兩岸接力傳承

  開幕首日,25位湖北旅行團遊客一時成為島內媒體關注的焦點。

  主辦方規定,花博4個展區、66個票櫃率先入場的遊客,都可獲贈花博紀念郵票,而湖北的25名團員,早早佔據了各個票櫃,都成為“第一個入園的人”。

  拿到花博紀念郵票,湖北團員個個開心不已,有人説要帶回家當“傳家寶”。

  來自武漢的魯家坤是第一次來臺。他説,全家11人來臺旅行,半個月前就與旅行團預定花博開幕要到場參觀。

  花博開幕3天來,以鄧麗君傳奇一生為主題的名人館,成為吸引大陸游客的熱門場館。

  帶著家人來臺灣旅遊的大陸游客譚先生表示,坐在“星苑廳”內靜靜觀賞鄧麗君紀錄片,聆聽《甜蜜蜜》等多首知名歌曲,仿佛進入時光隧道。

  這次花博,大陸有上海、西安參展。兩個城市精心營造的庭院,讓臺灣民眾久久流連。

  上海的“海韻園”裏,植物編成的門廊,倣照上海石庫門弄堂口的造型,精巧別致。展園東側以“弄裏春暉”為題,呈現出老上海的記憶;西邊區域以“蝶舞飛歌”為題,以臺灣杉與榕樹襯託大塊面的花壇。兩區域以中國傳統拱橋相連,一派古典江南韻味。

  西安展園取名“西安的院子”,演繹秦風唐韻。一道歷史之墻,透露了西安的古城情懷,城壁上班固的“西都賦”,讓人萬古思幽。漫步園中,我們看見了熟悉的植物——珙桐,潔白如和平鴿一般的花朵滿載著對遊客的祝福。

  令人驚嘆的是,2011年4月28日,臺北花博結束3天后,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將開幕。臺北、西安,兩場盛會,在時間上次第相連,是一種難得的機緣與巧合。

  郝龍斌説:“上海世博閉幕後,接著是臺北花博,臺北花博結束,是西安的世園。我們就像是接力一樣,一棒一棒接下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