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ECFA 有利開拓臺灣經濟發展空間

時間:2010-04-12 10:20   來源:台灣網

  香港《大公報》11日刊載評論員魯力的文章表示,兩岸經濟領域的合理安排是關乎臺灣經濟永續發展全方位拓展的基礎與快捷方式。ECFA將為兩岸深化合作創造十分光明的前景。可以肯定,簽署和實施ECFA,臺灣經濟將會在全球、區域和大陸找尋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月四日,馬英九強調,正和大陸商談ECFA,保證絕不會犧牲弱勢傳統産業。他説:“經濟部”已有配套,當局未來會再極力爭取傳統産業權益。馬英九重申,簽署ECFA,會以臺灣人民利益為先,以産業、經濟發展為目標,堅持臺灣立場,朝對臺灣最有利的方向推進。溫家寶總理提出“讓利説”,使臺灣在商談ECFA時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對內有統一思想,為大陸各部門協商ECFA的立場定調作用;對臺則有對民眾信心喊話,減緩臺當局壓力,不強人所難,能讓的就讓的作用。目的是為了“讓兩岸企業和人民均有一個適應和接受的過程”。

  二次協商取得多項共識

  文章指出,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上,大陸會考慮兩岸經濟規模的差異,為了照顧臺灣中小企業、廣大基層民眾特別是臺灣農民,大陸可以“讓利”。溫家寶的講話,是繼二月十二日,胡錦濤視察福建漳洲時就兩岸商簽ECFA時表示“在商談過程中,我們會充分考慮臺灣民眾,特別是臺灣農民兄弟的利益,把這件事情做好”後,中共高層再次表明在ECFA中,大陸方面將充分照顧臺灣民眾所關心的利益問題。

  從兩岸商談ECFA的工作進展層面來看,臺灣“經濟部次長”梁國新日前表示,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于四月四日已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舉行第二次正式協商,雙方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貨品貿易及服務貿易早期收穫計劃、協議文本主要內容及未來協商工作安排等深入交換意見。本次協商,雙方取得多項共識。梁國新指出,兩會這次獲致的共識包括:一、同意納入早期收穫計劃的産品項目和服務業別應考慮彼此之關切,以及急迫性、必要性及較易達成協定等原則。二、大陸方面表示充分了解臺灣農民的關切,故在商談中未要求臺灣進一步開放大陸農産品輸臺,在其早期收穫要價中亦將不包括農産品。三、大陸方面願意在早收計劃中盡力不影響臺灣的弱勢産業和中小企業。

  溫家寶明確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需要把握好三個問題:第一、平等協商;第二、互惠互利;第三、要照顧對方的關切。考慮兩岸經濟規模和市場條件的不同,大陸將充分照顧臺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特別是廣大農民的利益,在這些方面,大陸可以做到讓利。兩岸兩會的商談,正是遵循著這個原則順利發展的。

  但是,綠營卻一直反對兩岸簽署ECFA,聲稱這會對臺灣産業,尤其是島內“三農”造成不利影響:農民會失業、農業和農村會受衝擊,並以此作為話題,在島內媒體、“立法院”等各種場合發聲,對兩岸商簽ECFA構成了障礙。其實,反對簽署ECFA的“臺獨”分子早已忘記了臺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而且,依照他們愛臺灣的的邏輯,臺灣人民應該偉大到不行,照理應該不會怕任何競爭。回想在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八年,在“臺獨”意識形態和閉關鎖島政策的肆虐下,臺灣這只經濟小龍早就龍困淺灘,變成泥鰍了。民進黨還有臉在ECFA問題上説三道四,也算是臺灣政治奇跡之一。

  不會犧牲傳統産業

  文章表示,ECFA對臺灣未來競爭力帶來的激勵、對臺灣經濟的全球化價值、對臺灣股市的利多,這些都不是民進黨想看到的。依民進黨的眼界,他們看到ECFA是一隻會吃掉綠營選票的“老虎”。為此,甚至有某民進黨立委誇張的説,ECFA會影響到臺灣三百二十一萬人的就業,而臺灣去年的就業人口總共僅約一千萬出頭。至於民進黨ECFA因應小組召集人陳明文就更誇張了,他説,對於ECFA相關議題,民進黨絕對不會“坐以待斃”,一定會加以反制,提出自己主張。

  日前,馬英九到雲林縣斗六工業區豐本寢具公司及虎尾興隆毛巾工廠,參訪寢具及毛巾製程,馬英九對這些有數十年曆史的傳統産業,能求新求變表示嘉許。興隆毛巾董事長林國隆説,傳統毛巾業,化危機為轉機,已走出一條路,但未來仍有待政府協助,以免帶來二度危機。馬英九強調,傳統産業比科技業就業人口多,業者的努力,政府看得到,“經濟部”已提出傳統産業“三部曲”,絕不會犧牲傳統産業。馬英九之所以選擇毛巾廠參觀,是因為蔡英文在“陸委會主委”任內,毛巾業者曾到“陸委會”抗議。但是,五年過去了,毛巾業者並沒有因為兩岸交流的開放而倒閉,倒是被抗議者的蔡英文卻隨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下了臺。

  在年底的臺灣“五都”選戰開打前,蔡英文答應與馬英九就ECFA問題進行辯論,這是為蔡英文出選黨主席,為“五都”選戰造勢的暖身政治秀。

  臺經濟發展有三大空間

  “五都”市長選舉是蔡英文路線成功與否關鍵指標,民進黨要從草根政黨轉型,除不能丟棄工農弱勢的群眾基礎,還要有能力拓展都會中産階級的支援度。底層大眾的利益與中間階級利益是否有衝突?諸多政策是否産生矛盾?十年政綱是蔡英文帶領朝向轉型的重要觀察點。臺“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表示,蔡英文如果真的在乎“鎖臺”的批評,就應該具體讓民眾相信民進黨不“鎖臺”,讓臺灣走出民進黨的“鎖臺”陰影。他質疑,民進黨從未回答,“為什麼民進黨執政時開放九三六項大陸農産品進口到臺灣來,傷害臺灣農民,卻沒有交付公投?而簽署兩岸經濟協議,振興臺灣經濟,為臺灣找出路,卻要交付公投?”

  文章最後説,當前臺灣經濟同時面對三個巨大的發展空間:經濟的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是臺灣經濟未來發展的重大課題。做好兩岸經濟領域的合理安排是關乎臺灣經濟“永續發展”、全方位拓展這三個發展空間的基礎與快捷方式。在一月二十六日兩岸兩會有關ECFA第一次專家工作商談中,雙方就同意協議的基本內容涵蓋兩岸間主要的經濟活動,包括貨物貿易及服務貿易的市場開放、原産地規則、早期收穫計劃、貿易救濟、爭端解決、投資和經濟合作等,顯示了ECFA將為兩岸深化合作創造十分光明的前景。可以肯定,簽署和實施ECFA,臺灣經濟將會在全球、區域和大陸找尋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