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利説”頻釋善意 力促ECFA商簽

時間:2010-03-16 09:23   來源:台灣網

  溫家寶總理日前重申“要讓利給臺灣”,並強調兩岸商簽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過程雖很複雜,但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問題總可以解決。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社論分析,溫總理此番感性的談話,未必能立即消除臺灣內部對ECFA存有疑慮而出現的反對聲浪,卻已展現大陸的誠意和決心─力促兩岸簽署ECFA,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社論指出,兩岸農産品産銷結構相近,大陸農業生産成本則遠低於臺灣,如比照WTO最惠待遇,開放大陸農産品進口,勢必對臺灣造成高度衝擊。民進黨因此不斷對ECFA抹黑,聲稱一旦簽訂,大陸農産品就會大量進入臺灣,臺灣農民和農業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殊不知,目前准許進口的1415項,其中936項是民進黨執政時期開放的,馬當局就任至今從未開放任何一項。

  儘管馬當局與相關單位一再澄清,許多綠營民眾和被地下電臺長年洗腦的中南部農民,對民進黨抹黑ECFA的説法還是深信不疑。

  今年2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表示,兩岸商簽ECFA過程,會充分考慮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農民兄弟的利益。半個月後,溫家寶總理指出,商簽ECFA時,會考慮兩岸經濟規模和市場條件不同,充分照顧臺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特別是廣大農民利益,“可以做到讓利”。

  溫總理日前重申“讓利”之説,並表明讓利方向,“比如通過減免關稅,通過早期收穫實現。另外,也要做出讓臺灣農民放心的事情。”他還特別強調“因為我們是兄弟”。

  社論指出,數據顯示,臺灣農産品出口大陸,從2001年到去年2009年已成長5.5倍,金額從6640萬美元,增加為3億6409萬美元;2009年生鮮水果及蔬菜出口值,分別較2008年成長2.2及7.9倍。顯見兩岸關係改善,直航啟動,確實有利於臺灣生鮮農産品拓銷大陸市場。

  未來簽訂ECFA之後,只要大陸真能“讓利”,臺當局也能堅持“三不”政策─不新增大陸農産品開放進口項目、不調降已開放項目的關稅、不擴大已開放項目的進口數量,對臺灣農業的衝擊應會降到最小程度;何況臺當局將適時提出救濟措施,臺灣農民對於ECFA的疑慮也就不難日漸降低,從而建構兩岸互利雙贏局面。

  社論最後表示,誠如溫家寶強調,兩岸協商簽訂ECFA,應該把握三個原則,即平等協商、互利雙贏、彼此照顧對方關切的問題,正是兩岸都得依循的立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